禽兽与禽兽不如的笑话完整_关于生日的笑话
【一念圣贤,一念禽兽】
禽兽不是骂人,圣贤也并非那么高不可攀。
不可以简单地用好与坏、善与恶来判断一个人;而具体到一件事、一闪念却非好即坏、非善即恶,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一件事做对了,就是圣贤作为;做错了,就是禽兽行径。心中念头,善就是圣贤之念;非善就是禽兽之念。哪怕你以前的事都做错了,只有眼前这件事做对了,此刻你就是圣贤。
人生之路不是走出来的,而是选择出来的。无数个路口,无数个判断,决定了现在的你。面对每一次选择,如果都能心存非圣即兽之念,审慎思考、果断决策,那么一路走来,圣贤岂在他处?
【自强生威】
让人听话的方式有很多:胁之以刀子,可以使人畏惧;诱之以票子,可以让人卖命;许之以帽子,可以使人服从。然而,那些听话的人爱的是自己的生命和你手中的权财,而不是你本人。当你手中没有了刀子、票子和帽子的时候,这种畏也随之消散。缺乏了敬意的畏,很容易转化为恨。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明《官箴》)公道大义,人人渴望、人人景仰。当你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演绎公道正义之时,也就给人心点亮了一盏灯,敬意由此而生,威严由此而生。
【广识增气度】
广阅山川,才能胸纳天地;多历世事,才能心包清浊。井底之蛙,永远容不下方寸之外的天空;宅男宅女,很难培养起家国天下的情怀。
人之气度,往往与其智慧成正比,与其所担当成正比。对人,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就可以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事业就有成功的希望。对己,器量阔宏,能检视自己,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不仅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而且也是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对知识,有心胸宽广的雅量,才能善于吸收各种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也才能使自己不断地长本事、增智慧。
【学识增雅量】
气度有天性的基因,更在于后天的修养。修养的着手之处,在于一个明字。明的关键,在于敢于直视自己的内心。符合事理的,虽然不情愿,也要强制自己去做。有违自己良心的,更要迫使自己罢手。日日强行、事事强行,习惯成自然,也就成为了自己的行事方式。做事不违天理,心中无愧疚可言,一道道藩篱逐渐消于无形,你的气度也就放射出夺目的光华。
【浑浑噩噩只好算行尸走肉】
求知的效果就是这么神奇。当然,此处的知不是知识名物,而是生命的真谛、宇宙的真相、世间的真理。
对许多人来说,真知距离自己太过遥远,窥其门径都不敢想,遑论登堂入室。其实,真知存于圣贤,也未离开过我心。因为你的忽略,所以变得艰难。
求知的回报,远大于世间名利。它能带给你超然的心态,使你始终带着好奇心,去品尝人世百味。让你得到永恒的瑰宝,而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到之后又感觉了了的易朽之物。
放下浮躁的心态,带上求知的梦想,现在就出发。
这是唯一一条不会令人后悔的金色之路。
【学问在日用】
一坐一卧,皆有禅机;一粥一饭,足具真理。至高的道德,往往是最朴实的。
学问没有大小之分。无论是治身、治家、治国,道理只有一个。一个善于自我管理的人,一定知道勤奋上进;一个善于管理家庭的人,一定让妻儿也知道勤奋上进;一个好的领导者,一定率先垂范,并带领属下都勤奋上进。
一个道理,小可以修身,大可以治国。很难想象,一个自己都挣不够饭钱的人,能让一个国家富强起来。
反过来推导,精心于打理鸡毛蒜皮,以国君治国的敬慎心态去治理一家一室,功夫娴熟之时,与雄才大略,也不过是秋毫之隔。
【思与学不可偏废】
没有实践做基础,再深邃的思考也是空中楼、沙上塔。反之,不辞辛劳,践行不已,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上升为智慧。
【天下人都是老师】
山不让土,方能成其高;海不择流,方能成其大。
【听话的艺术】
我不能规定别人说什么,但可以选择对待人言的态度。无论什么人,说什么话,正确的态度只有一个:审听之,明辨之。听诤言,可以纠正失当行为;听谗言,可以认清对方心性;听流言,可以明了人心向背;听巷言,可以知道执政得失。要之,在于我心如明镜,每听人言,都以公心加以审辨,不为所动,不被蒙蔽。其实,每一种言论都在传递着几种信息,有的可以正己,有的可以照人,有的可以用来体察情势。守住内心的那一份明净,辨其良莠,取其有价值的那部分为我所用。
其余的,置之不理,它就自行消灭了。
【感恩是一种美德】
经常怀着愧意,人生才充满动力。
【一门深入】
一定的压力下,受力点越单一,则压强越大。同理,做事越专一,则越容易取得进展。从事一个专业,做到专一,才能登堂入室,窥见内中的玄妙、掌握事物 的内在规律。
博学很重要,但博学的目的,是为了借助其他专业的经验为本专业所用,而不是脚踩数船、朝三暮四。如去旅行,道路可多参考几条,目的地却不能轻易改变。
佛法讲一门深入。只有专一,才能掘井及泉。挖的面积宽一些,是为了挖得更深。
【刻意树敌】
人生往往越是位高,越要刻意树敌,为自己打造一个自由讨论乃至辩论的环境,作为行止镜鉴。
【破心贼难】
破山贼易,破心贼难。知错能改委实需要大智大勇。而后,方能收获安详喜乐的心态。
深沉厚重,乃第一等资质人之自立,关键在于根基。根基之深浅,不仅是功夫,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注重自身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不妄言、不妄行,不自矜自能,事事追求天道人情,无事时避巧藏拙,天降任当仁不让。如此,才是更真实,也更有分量的人生。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往往,厚重少文的人,反而容易做成大事。明代学者吕坤曾言: 深沉厚重,乃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乃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乃第三等资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