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大全分享_关于生日的有趣句子
39、 【充耳不闻】充耳不闻汉语词典解释是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词典也有望文生义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满耳道,它来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称为冕,它的形状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学生毕业帽,在古装剧中经常见到。冕的造型非常讲究,最上面的木板称为冕板,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象征天子必须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倾斜形状,提醒国王应该时刻关怀百姓。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听信谗言,具有象征意义,这就是充耳不闻这个词的来历。
40、 【刀分两把,各有其鞘】释义:每把刀有每把刀的刀鞘。比喻不能搞错,张冠李戴。例句:潜逃犯与谋杀案,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呢?俗话说:刀分两把,各有其鞘。搞破案的,可不能随意地张冠李戴啊!
41、 【吃纣王俸禄,不说纣王无道】释义:纣王:商朝末代暴君。比喻从主子那里得到好处,不说主子的坏话。例句:启翁,百姓倘能安居乐业,断然不会造反。许多人只是因为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诛,而谁逼百姓造反倒不问了。
42、 【月光再亮也晒不干包谷】(谚)包谷:玉米。月亮散发不出热力,即使有亮光,也不会像太阳光一样晒干玉米。比喻素质差的人,再努力也不会创造出奇迹。
43、 【目边之木,田下之心相思】见木边之目,田下之心一相思。
44、 搬家时,我把存放的废品都扔了。爸爸对我说:孩子啊,家无次货不发,哪怕是一根布条,也有它的用场。(江苏如皋)
45、 【倒霉】倒霉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坏。倒霉一词源自江浙一带的方言,原作倒楣。 倒霉一词产生的时间并不算长,大约在明朝末年。那时候,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限制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一般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不容易的,范进中举虽是小说中人物,却是当时真实的写照。为了求个吉利,江浙一带有个习俗,学子们临考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树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树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下,叫做倒楣。后来,以讹传讹,把倒楣写作倒霉。
46、 【人民大会堂】你知道人民大会堂的名称的来历吗?1959年初秋,人民大会堂落成时,尚未正式命名,人们称它为万人礼堂。一天,周恩来总理和茅以升等专家一起视察这座壮丽的大厦。周恩来对大家说:咱们给万人礼堂起个什么名字好呢?茅以升在纸上写了人民大会堂几个字,周恩来看后高兴地说:人民大会堂,这个名字起得好!就这样,万人礼堂被定名为人民大会堂,真是名副其实。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了,凡涉及政府机关和为人民服务的部门,都习惯冠以人民二字,如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人民铁路、人民邮电、人民银行等。但地名和建筑物很少有冠以人民二字的,只有两处,一是人民大会堂,一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由此可见,人民大会堂这个名字是创意,绝非抄袭。
47、 【狮子上山龙下海】(惯)比喻各人去寻找自己的出路。
48、 【又抱西瓜,又拣芝麻】(惯)比喻大事小事全都抓。
49、 【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原指军队被围困,也可指其他内外 交困的情况。明代《三国演义》: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 外无救兵,危在旦夕。
50、 弹花铺里挂张弓不弹(谈)了
51、 【吹牛皮】(惯)指说大话,夸海口。
52、 【满瓶不响,半瓶咣当】比喻有知识的人有涵养,一知半解 的人爱夸夸其谈。瓶,也说:壶。类似的:整瓶不摇半瓶摇/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王蒙《失态的季节》:豪华的旅游车, 坐一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细胳膊细腿,经常吃安眠药与三 九胃泰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城市人
53、 【灯不亮要人剔,人不明要人提】(谚)指油灯不亮,需要人剔去灯花;人一时糊涂,需要别人从旁提醒。
54、 【一手掩尽天下耳目】个人凭借权势,企图封锁消息,掩盖 真相。《民国通俗演义》:思以强暴污人,以一手掩天下耳 目。
55、 【二八月乱穿衣】(谚)二八月:农历二月和八月。指农历二月天气由冷转热,八月天气由热变冷,乍热乍冷,变化不定,加上各自的体质差异,人们穿衣自然有薄有厚,不尽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