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20条经典名言语录_生日名言名
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达到有效制止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尽量减少或避免负面效应的产生。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做出某种不良行为,日的在于获取一种自以为是的奖励,虽然有时候这种奖励是父母的责骂,但孩子却感觉自己因此而受到了重视。在他看来,父母的责骂就是一种奖励,父母有责任去发现和取消这种奖励。
【正视阳光之下的阴影】
我们周围的一些乐观主义者认为,现在的社会完善而理想。
这是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受到饥饿的威胁,还可以在周末和家人一起到阳光下的草地去野餐,享受童话般美丽的生活。但是,生活中还是存在许多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叔本华曾经说过,只要真正看看世上的痛苦和悲惨,谁都会感到寒心的。虽然叔本华的厌世思想受到许多人的谴责,但让孩子明白世界上不只有他看到的美丽阳光,阳光下还有丑陋的阴影,懂得这些,有助于他学会正视这些阴暗的东西并勇敢地面对它。
【培养敏锐的辨别能力至关重要】
许多人认为,教育就是要教给孩子知识,于是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这样那样的知识,以为只要孩子具备了人种知识,自己也就完成了教育的任务。虽然这种观点比较流行,也得到教育机构的认可,但我认为这是对教育的片面理解。
在我看来,个人掌握的知识再多,如果他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巾没有获得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学的知识再多都是没有用的我认为,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敏锐的辨别能力,即使他再用功学习,即使他阅读的书籍再多,他也只是一个储存知识的容器。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要将培养他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否则,孩子长大后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
【学会辨别好人和坏人】
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有的人虽然长相好,表现和蔼,但却不一定是好人;有的人虽然性格粗犷,表现凶恶,但他可能是一个好人。教育要教会孩子辨别好人和坏人。
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做人的美德。但是,究竟哪些人值得我们帮助,哪些人不值得我们帮助,就是个问题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惜浪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去帮助别人,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反而遭到他人的蒙骗。原因就是这些乐于助人者并没有弄清被帮助的人是否值得帮助。没有任何分辨能力的好人是愚蠢的。其实,从小让孩子明白这些社会道理,不仅不会损害他纯洁的心灵,还让他从小学会了自我保护。
【让孩子尽早了解生活的实质】
虽然孩子纯洁的心灵需要保护,但让孩子尽早了解生活的实质也很必要。许多父母为了保护孩子,教孩子对社会上丑恶的现象视而不见,这完全是对孩子的一种欺骗,将直接导致孩子在虚假现象中变得麻木迟钝、自欺欺人。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了。
那些看起来很和蔼可亲的人一般都会受到小孩子的喜欢。但是,那些欺骗孩子、拐卖孩子的人几乎都是这种笑容可掬的好人。虽然向孩子讲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残酷,而且单纯的孩子不一定能理解,看起来那么好的人,怎么会是坏人呢?扭转孩子的这种思想,就像让他们相信长相丑恶的人是好人一样困难。但是无论如何,让孩子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是所有做父母的必须尽到的责任。
【让孩子成为聪明人而不是老实人】
人们普遍主张把孩子培养成老实的人,要孩子做到循规蹈矩,这样长大后才会本分地遵守社会规范,这种观点似乎很有道理,但我却不认同。我认为,让孩子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比让他成为一个老实人更重要。实际情况是,老实的、循规蹈矩的人在面对自身与社会的关系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妥善地处理好,也不太可能实现与社会规范相协调。
循规蹈矩还会束缚孩子的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怎么独立于社会呢?
【轻信会让人变得愚蠢和无能】
有些父母只让孩子看到社会美好的一面,孩子因此认为世界真的这么美好。这种感觉看起来很迷人,也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一个孩子从小就相信身边的一切人和事,这会使他成为一个没有分辨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名成功者。轻信只会让孩子变得愚蠢和无能。
【不要把别人的赞扬放在心上】
要让孩子明白:知识能博得人们的崇敬,善行却能得到上天的赞誉。有些人由于自己没有学问,一见到有知识的人就格外崇敬。但是,人们的赞赏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容易得来也容易失去,而上天的赞赏是由于做了许多善行才得到的,来之不易,是永恒的。所以,不要在乎别人的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