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奔帝王功权经典语录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8.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训令说:像我这样处在万民之上的人,要想推行法令,只有自 己率先垂范,才能使人们自然遵从。即便如吸烟这样一件小事,虽 然不关很大的利害,但火灾的发生多由于此,所以我时时禁止。但 我不是不会吸烟,小时在养母家很喜欢吸烟。现在要禁止别人吸 烟,而自己却不禁,将拿什么来说服人呢?所以就从此永远不再吸 烟了。
当政者制定和推行法令,只有像康熙戒烟一样痛下决心、从我 做起,才能使法令能够公平正大地布行天下。如果在大会上正颜 厉色地要求部下廉政拒腐,自己却在私下里疯狂受贿,纵有再多再 严的惩治腐败的法律条文,都只会沦为首先遭到自我嘲讽的一纸 空文。这种现象如果迟迟得不到纠正,任其潜滋暗长,世风就会变 成一个能消解和吞噬一切纲纪的黑洞。法大如天,无有例外,才能 显出法令的威力和尊严。
9.恒劳而知逸。
训令说:世人一般都喜欢安逸而厌恶勤劳,我心里认为人首先 只有坚持勤劳才懂得安逸。如果仅安于逸,一旦遇到劳苦就经受 不起了。所以《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此看来, 圣人以勤劳为福,以安逸为祸。
长期养尊处优,偶有劳作,即现气喘吁吁;挥汗如雨之后,偶有 歇息,最能享受清风的吹拂。康熙恒劳而知逸的观点确乎是至 理名言。只有通过勤奋的劳动才能创造和享受安逸的快乐。勤奋 是顺境和逆境都共同依赖的重要的人生支柱。
10.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
训令说:人只要心思一动就形成了念头,这念头到底正与不 正,都在顷刻之间形成了。如果这个念头不正,顷刻间自己就知道 了,立即使之归正,自然使它不至于离道太远。《尚书》说:圣人不 端正念虑就会成为放荡之人,放荡之人能够端正念虑就会成为圣 人。一个念头的产生是很细微的,安静时候它就保存在体内,动作 起来就要认真审察它。一定要使它俯仰无愧,才是实在功夫。因 此古代圣人治心重在防守念头初起之际,这时事情还没有开始发 生,所以用力很小,得到的功效却十分巨大。
这是古人所倡导的正心的工夫。人要学会对自己心中形成 的念头进行自我审视,要把这个念头放置到天地大舞台中,审判它 的是非利弊。把正确的有利的念头予以保持,错误的有害的念头 予以熄灭。只要能够对心念的萌芽进行自我审视并进行适当取 舍,就能在事情发生之前收取万全制胜之功。
1 1.凡人之心志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
训令说:人如果能专心于一门艺术或一种技巧,心灵就不会时 刻眷恋外物,这就对养身十分有益。我所了解的明代遗臣以及我 朝前辈中善于书法的人,都享有高寿且身体强健。也还有善于绘 画的汉族人,他的巧艺比他人杰出的都能活到七八十岁,身体强 健,画作如常,不显老态。由此可见,凡是让心志有个专一的定向, 就是养身之道。
康熙在前文曾经说过诸艺不能溺我,这里又主张专心于一 艺一技,岂不自相矛盾?前文中的艺,是指呼朋邀友醉心于玩 乐,这里的艺是指专精于一门高雅的技艺。前面的艺容易使 当权者陷进腐败,影响决策的公正性;后面的艺使人专心独处, 涵养身心。人生在世如不借助一门技巧收聚心力,就会时刻眷恋 外物,虚空得发慌,只有到处追朋逐友,在不断陪人吃喝玩乐中消 磨心力,虚掷年华,到头来自己不仅空无所获,甚至还带回一腔争 风吃醋的愤懑;而一旦离开了人群,又觉得百无聊赖,感到形影相 吊,甚至不敢面对空虚至极的自己。实在不如专心于一门技艺,既 能精进技艺,又可调心养身。
1 2.与之以物.必择其所需用。
训令说:人与人间发生一些接收和赠送礼品的事,在所难免。
遇到他人的生日庆典或其他喜庆的事,当然都要赠送一些礼品,但 要选择他人需要且有用的东西,或者是他平日所喜爱的东西予以 赠送,才能尽足我的心意。不这样,只因他人赠我什么礼品,我也 以此类礼品回赠给他,就等于只是互相交换礼品的名称而已。这 些事情,人们都应该留心。
康熙赠人礼品,推重为人所需用或平日所好的原则,目的 是托物言志,通过送出的礼品来体现.自己对亲友的实在与诚心, 使一件小小的礼品照亮了人间的情谊。而在当今社会,礼尚往来 的现象更为频繁和复杂。那些得逞于礼品市场的假烟假酒,不能 说不是对世道人心所进行的长时间的展览与羞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