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佛偈禅语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13、 【天天禅语】要人祝福,不如自己付出造福,如此爱与福都有余。
14、 在修行的过程中,翻来覆去的拉锯战就是精进与懈怠在战斗,就是道心与偷心在战斗。什么叫偷心呢?苟懒偷安之心就是偷心,一切贪图便宜之心就是偷心。
15、 一颗质朴的心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没有一点功利色彩。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听凭内心的召唤,是本性使然,没有特别的理由。
16、 快乐的猪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沉迷于肉体享乐,木知生死,对精神追求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听听歌,跳跳舞,把玩一下诗歌、小说,便以为是高雅娱乐,心里惦记的还是名车时装、佳肴酒色。享受是快乐的,却难免乐极生悲;痛苦的人吃饭只是为了活着,真正的兴趣是探寻生命与自然的真相,追求精神的超越和价值的实现。追求是痛苦的,却有可能苦尽甘来,进入至乐之境。
17、 念佛,如同晒太阳,念念得到佛的慈爱温暖。念佛,是得佛的好处,并非把好处给了佛。佛念众生是给予,众生念佛是接受。佛并不是为他自己而要众生念他,而是为了给众生好处、救度众生才让众生念佛。
18、 虔诚的心就是敬业精神,对待我们的每一份工作,都应抱以最诚实和敬业的态度。唯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
19、 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20、 【天天禅语】原则:水虽然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但却不会变成器皿,不会改变水自身的本质。同样的道理,修证道德的人能恒顺一切众生,但绝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无论水处于任何形态:固体、气体或液体,水的本质绝不会被改变,同样的,无论我们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永远不变的是佛法的真理。
21、 心智成熟的人不拒绝别人的批评,但也绝不盲从。害怕别人 批评,拒绝别人批评,或听到批评就失去主见的人,显然心理脆弱。
22、 自然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自然界中的标志、特征性语言,即自然万物的规律性,也即所谓天道,是我们眼前真实存在的世界,比如春花秋月,四季更替,冬天候鸟南飞,春天候鸟北迁,这都是千百年来大自然的规律性语言。
23、 我不见一法疾于心者,无以方法,不可摸则,心回转疾。常当降伏心意,令趣善道。《增一阿含经》卷四,一子品
24、 念什么便像什么,念什么便感召什么,念什么便得什么。念是非常奇妙的。
25、 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什么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26、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 味,亦有无限受用。
27、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人我性,我性共同如来合。(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28、 人的一切彷徨与痛苦是由于不接纳自己,一切空虚和不安也都是由于违背自己的本质所致。郑石岩
29、 若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非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不离幻色即见空,即此真如含一切。一念照入于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于一境内一切智,于一智中诸境界,只用一念观诸境,一切诸境同时会。时处帝网现重重,一切智通无挂碍。(唐)法顺《漩澓颂》
30、 【天天禅语】持戒守规是最可贵的德行。
31、 生活中,当我们被别人冤枉时,如果费尽心机地去解释,白也会黑。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无端的攻击没有必要去理会,事情总会有真相大白的时候。
32、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快乐,叫做手留余香的快乐。这种快乐就 源于我们真诚地施助于人,而帮助别人总会收获人们由衷的赞美、善意 的祝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佛说要学会 施舍,舍得,有舍就有得。用布施的心去做事、待人的同时,自己也得 到了快乐,增长了智慧和福德。这正应了那句俗话:赠人玫瑰,手留 余香。
33、 【人生三大支柱】 人生有三大支柱:一是生命健康,二是精神信仰,三是物质基础。
34、 纵然是游戏人间,也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要谨谨慎慎,不要唏哩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