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经典语录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我们的人生中,充满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起伏不定这些现象对每个人来说,虽然都是实实在在的,但它并不是究竟真相。只有通达了一切本来无我,才会明白人生到底是什么,才会拥有一种超越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总是很拥挤,总是很忙碌,总以为前方有很重要的东西在等着自己。在拥挤中,我们来不及享受;在忙碌中,我们漠视了爱与被爱。一生是短暂的,时光紧张而毫无悬念地溜走,难以留下一丝痕迹。学会等等吧,等等自己,等等灵魂,让自己轻松一点,让灵魂休憩一下,让人生美妙一些。
我们的失败,有时和素质无关,而是在困境中缺少韧性,坚持成了我们最长的短板。但凡成功者,并非都是出类拔萃,而是他们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忍受了、挺住了,成功早晚会露出真相。如果你的心是喜悦的,那么,你做什么都是喜悦的,有时候决定我们心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我们的心,是一座小城,没有杂乱,没有喧嚷,只有一团薄雾,一阵微风,装着童年的纯真。我们看不懂这个世界,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因为不够单纯。
【天天禅语】爱惜、培育子女是责任;孝顺、供养父母是本分。
人若不知福、不懂得感恩,只是多消福。
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与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与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三宝的根本。
信与不信,因果就在那里,或善或恶,与你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保护大地,需从建设人心一开始。
佛法的觉醒之道,就像一条清净的长河。长河具有滋养万物和冲刷污垢的作用,并不停地朝着大海的方向流淌。同样,觉醒之道也是如此,它具备增长众善和净化烦恼的功德,并不断地引领行者朝着佛果的大海迈进。增长众善的功德,是爱心;净化烦恼的功德,是智慧。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于调伏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而宣说。我们为了修行而作出的一切努力和付H{,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调伏自心。即使我们修行长久,佛学渊博和身份高贵,但内心如果仍然没有丝毫被调伏的话,那就只是徒有虚名,而不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世俗菩提心;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是佛教的唯一真理。世俗菩提心,是利他的角度而说,犹如美丽的花朵,给众生带来快乐;胜义菩提心,是自利的角度而言,仿佛丰满的果实,自己成就圆满。
不简单的事能坚持,才是真本领;困难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
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敌人,行善与作恶的时候,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当我们以正面心态去修行,即使做世间琐事,也会成为获得解脱的缘;当我们以负面心态去修行,即使行佛教事业,也会成为堕落恶趣的因。
只要具足三种因素,人们心中的烦恼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哪三种呢?一、惑根未断;二、对境亲近;三、非理作意。凡夫人,从无始轮回以来心中的贪嗔痴烦恼毫无损害、完整无缺,这就是惑根未断;贪嗔痴的对境于面前出现,这就是对境亲近;于贪嗔痴的对境或起烦恼方面总是生起各种妄想,这就是非理作意。094。
要救世,就要做环保心灵环保、社会环保、地球环保。
很幸运,我们每一位众生都平等地拥有追求究竟快乐的权力,也都平等地具有达到究竟快乐的潜能。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将眼前的快乐当做究竟快乐来看待,而失去了获得究竟快乐的机会。究竟的快乐不在外境,而在内心。内心的祥与、安宁、喜悦、慈悲与智慧,皆是由内往外释放的,而不是靠外境求来。对现象进行分别与执著,那么现象就会成为我们遭受痛苦与烦恼的因素了。
【天天禅语】做人要放下身段、缩小自己,如微尘无处不在,发挥纳米般的良能。
人的一生也是一段修行的旅程。遭遇挫折不幸的时候,不仅不应该情绪低落与丧失勇气,更应该静下心来调整情绪,昂起头来增加信心,并从容坦然地面对现实与挑战,借此来磨练自己,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慈悲与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犹如凤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凤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体一般,慈悲与智慧既是两面,又是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