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名言简介【经营篇】_经典语录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只要在恒基兆业工作过的人都会证明,集团内的员工都具备废寝忘餐、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因为凡是对恒基有贡献的职员,李兆基绝不会亏待他们,每年年底都会有不菲的花红。就算曾为季兆基服务过、已退休或已亡故的老臣子,万一他们的下一代有困难,李兆基亦会尽力帮忙。以下就是其中一例。每年收到如雪片飞来的圣诞卡中,有一个署名莲达的,自纽约寄来。莲达就是李兆基在永业时代已经认识的一位旧伙计的女儿,其父跟在李兆基身边任事多年,直至退休,才跟家人到美国退休,并于上世纪80年代初病殁。80年代末美国地产大跌,莲达写信给李兆基,说经济不景,因而失业,没法子准时付按揭,银行要充公她的房子,李兆基便立即汇给她40万美元,让她把房子买下来。事至如今,已达10年,莲达再没有提起那笔欠款,却每年都有圣诞卡寄回来。对李兆基而言,每年收到莲达的圣诞卡时就会微微笑着对身边的儿子说:知道她能安居乐业就安慰了。做生意不能不精于数字,做人可不必斤斤计较。因此对待朋友和股东不同,对前者付予深情,对后者还以厚利,这就是李兆基。
李兆基名言解读【为人篇】1_经典语录李兆基名言解读【为人篇】1_经典语录_
【李兆基经典语录为人篇】一
欲做事,先做人,李兆基人品端正、德行淳厚。他富而不骄、重情重义;他的闻名不只在于富有,更在于谦和;他的成功也不只在于能干,更在于胸襟;他扶危济急,照顾下属;他一言九鼎,重信守诺;他随和谦厚,与人方便;他慷慨重义,珍重交情;他的品行得到人们同声称颂。本篇将详细介绍他上述的优良品质。
只要能为国争光,做一回公众人物也无妨。
《李兆基博士传记》的作者梁凤仪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提到,1997年初,商界的朋友们聚面时,总是谈起如何庆贺香港回归,又都一致认为,宣扬香港人的辉煌成就,可加强香港人和国际人士的信心,对香港日后的持续繁荣安定会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想起了香港地产大王李兆基,如能在1997年7月出版他的传记,把他在财富创造上的世界纪录,加以传扬,对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名望和地位会有帮助,同时更可鼓励香港的年轻一辈,让他们知道今天的中国人绝不宜妄自菲薄,应该深具信心,积极进取,在各行各业争取独占鳌头的成绩。
其实早在1995年,梁风仪就意图安排为李兆基博士撰写传记,被他当即婉拒,说怕做公众人物。这一次经过多位好友的竭力游说,且晓以大义,终于使李兆基博士在为国争光、为香港争光、为集团争光之前提下,答允提供资料,撰写传记。
写人物传记必须要符合事实。
李兆基博士对梁凤仪写传记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事实。所叙述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是小说式的虚构,都要找齐足够的人证与物证,他才会认同。
李兆基博士的谨慎诚信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令梁凤仪非常佩服。
在危险和困难面前,应该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逃避。
【李兆基经典语录为人篇】二
李兆基小时候虽然平日不多说话,但心算非常了得。他的聪明和机智,往住在一些突然发生的意外中表现出来。例如在1937年中日战争已经爆发,民间在晚上已有灯火管制,晚上鸡犬无声,以免惹起日机投下炸弹。日间则一闻警报,各人就要找隐蔽的地方躲藏以避难。有一天,当李兆基下了课,要到永生银号去时,突然,日机低飞袭来,用机关枪射杀无辜。这时李兆基发现身旁的人忽然乱糟糟地争先恐后地向四周逃窜,只见有些人就近往屋里躲,又有些人无目的地抱着头直往前冲,更有些人干脆蹲在街角,惊慌得不住哭泣。而李兆基却认为躲到屋里去不是办法,房子塌下来依然会有危险,于是便立即拔足狂奔,逃到附近的田间阡陌之上,一耸身就跳到十字的田垄边,伏身下去,躲在隐蔽的草丛中,利用高出来的围垄作掩护。果然,飞机从他的头上飞过,流弹在田野的另一边如雨般打下来,他却安然无恙。可见李兆基从小就有镇静的应变能力。
做人做事,求人不如求己。
李兆基11岁时,偶然间发现一位铸金师很巧妙地偷铺里的黄金,但由于当时铺里没有另外的人会铸金,又不能把他辞掉。通过这件事,李兆基认识到,充实自己的学识是最最重要的,求人不如求己。自此,李兆基在黄企业务上埋头苦心钻研,学会了看金、化金、熔金等三方面的技术及知识,当年就出任天宝荣金铺的头柜,坐正第一把交椅做买卖手,技巧已不在成年人之下,终于成为黄金的全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