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经典语录 克里希那穆提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 实际上,我们害怕的是死这个字、这个观念。我们从来就不了解事实,没有和事实直接接触。生和死都只是一种语言上的概念,它们并不是真实的。如果我们了解了死亡,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无端地恐惧,不会再做无谓的挣扎,而只会静静地觉知死亡的气息。
⊙、 当我们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它就像出生、成长那样自然时,我们就能在死亡降临时,以一颗平静的心去接待它。就像苏格拉底在面对死亡时一样,并不哀伤,反而高兴,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心灵终于可以从肉体中抽离出来,这样,他就可以去天堂了。
⊙、 人们有很多对待死亡的错误方法,或是崇拜,或是漠视,或是墨守种种成规,等等。不了解死亡的真理,我们就只能苟延残喘地活在死亡的谬论里。
⊙、 死亡其实和出生一样真实、自然,它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恐怖的事物,只是我们的种种错误的想法和关于死亡的谬论,导致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克里希那穆提说:你恐惧的只是死亡的抽象概念,那是你所不了解的。在没有完全理解死亡或死亡的全部意义时,我们就害怕死亡了害怕的是一种想法,如果了解事实,就不会害怕了。
⊙、 死亡到底是什么?是肉体的消逝还是灵魂的灰飞烟灭?如果一个人被他人认定已经死亡,那么他是否还可能活着?就像那个父亲那样,根据一具尸体就断定自己的儿子已经死去,而不去探明那具尸体是否真是儿子的肉身,抱定了儿子死亡的结论。在他那里,死亡不是一个事实,而只是一个概念,只是他头脑中认定的某种观念和结论罢了。
⊙、 对于死亡,我们若是受制于某种概念或结论,并且信以为真,那么我们就丧失了一个认识死亡真理的机会。纵使真理化成人亲自来敲我们的门,我们也会拒绝打开心扉。不了解死亡的真理,我们就只能苟延残喘地活在死亡的谬论里。
⊙、 死亡意味着消失,是吗?我们最怕死亡来临时一切化为乌有。大多数人都相信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诞生的那一刻便是生命的开始,死亡的那一刻便是生命的结束。有些人认为,自己是无中生有的,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也将化为乌有。在常人眼里,死亡是一种失去,失去我们的金钱、爱人、朋友、名望、房子、车子,永远失去我们一生中辛辛苦苦积聚的所有的美好事物。
⊙、 为什么我们不反过来想想,这些东西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吗?在我们占有它们之前,它们是属于我们的吗?不是,世间所有的东西都来去无常,没有归属,无论哪一个人死去,它们依然按照自己本来的属性存在或消亡,与任何人无关。因此,死亡并不代表着失去或消失。
⊙、 消失的对立面是存在,那么死亡的对立面就是永生,是吗?我们害怕死亡带走我们身边的一切,害怕肉体的消失,因此我们惧怕死亡的出现。为了抗拒死亡的到来,我们绞尽脑汁地想要延续生命,希望通过延长活着的时间来推迟死亡的降临,我们甚至想到了永生的问题。那么,真的存在永生这种东西吗?答案是凡人无法永生,凡人会意识到死亡,永生是指超越了时间,全然不会意识到终结。
⊙、 自我永远也不会变成永生。花草树木有繁荣枯萎之变,季节时令有春夏秋冬之时,凡人也都有生老病死之日。人们可以创造永生的想法,可以创造神灵,构建宏图与想象,并对此坚信不疑,从中获得慰藉,然而这并不是永生。
⊙、 死亡本来什么也不是,而只是一个事实。对于我们,它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死与生者和死者都不相干,所以我们也就没有理由去恐惧死亡了。
⊙、 每天都让昨天的记忆、快乐和悲哀死去,这样的头脑才是新鲜的、天真的,它没有年龄。认为昨日种种昨日死的人,就超越了死亡。
⊙、 两千多年前,孔子望着奔流的江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语道破了时间的无限流逝和生命的不断消亡。生命在一呼一吸间延续,也在一呼一吸间消逝。每天早上我们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 这个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新的生命出生,同时又有无数的生命消失。许多人死得太晚,许多人又死得太早,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应该死亡的时候?在适当的时候死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又告诫我们:没有在适当的时候生,如何能在适当的时候死?假如我们真的无法确切地找到那个适当的时候,那么就让我们每天都死亡一次,这样,就总有一次死亡是最适当的。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假如我们知道我们每天都会死去,就不会害十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