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经典句子

关于良苦用心的诗句

2021-01-23经典句子
描写一个人用心良苦的诗句怎么夸一个人爱一个人的良苦用心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关于团队精神的诗句有哪些

一、创设德育情境,为德育工作赢造良好的氛围,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   列宁说:“没有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对真理的追求”,而情感的迸发,又总会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

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喜怒、好恶、爱憎等情感,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

相反,如果没有必要的情境,学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外界事物反映的冷漠。

由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处境生情,为德育工作打开了缺口。

  二、以境生情、以情激情、以理陶情,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   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

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感情,他就不会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上。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唤起学生的责任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情感是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的一种内部力量。

高尚的道德情感,可以使人洁身自好、悔过自新、保持善行、陶冶情操。

道德情感的激发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以境生情   情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迸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2.以情激情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教师身教胜于言教,正己方能正人。

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自己就应当首先进入“角色”:是一个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爱憎分明、善于表露真情的人;还应该是一个在颂扬良好道德时能唤起学生敬仰、爱慕之情,在鞭笞劣行时能激起学生的愤慨、善恶之情的人,更是一个能与学生同甘共苦、深受爱戴的人。

以爱动其心,以情交情、以感交感、情感交融,本身就孕藏着巨大的教育力量。

  3.以理陶情   对学生以爱心出发、真心相待、诚心付出、耐心引导,通过说理教育,“晓之以理”,向学生讲解有关的道德规范及其意义,使他们懂得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祖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

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道德评价,以鲜明的态度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激发道德情感的三种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同时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实践中要注重相互穿插运用。

  三、导之以行,是搞好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情感是学生行为的“催化剂”,在“知”到“行”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在激情的基础上,具体引导如下:   1.导之以行要尊重学生主体能动性   现代青少年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

教育理论研究表明,人的信念的确立,凭借武力或强制手段是难以达到目的的。

事实上,家庭、学校、社会都无法把一套清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灌输给青少年。

任何道德观的形成没有主体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的发展,而且,有主体的参与但不是发自内心的参与,也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

比如,我们安排班干部组织一次活动,如果在活动之前教师对人员分工、活动步骤、方法、时间安排等等事无巨细、分工到位,不给班干部一点发挥才能的余地,那么他只会照老师要求的去做,不必承担责任。

在这样的教育下培养的只能是对外部(周围人和事)负责而惟独不对自己(内心)负责的表里不一的人。

可见,强制和封闭充其量只能迫使学生说什么,不说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无法迫使他想什么,不想什么。

  2.导之以行要注重心理匹配效应   青少年发展要经历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都有各自特点。

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又有个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