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_唯美经典名句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2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3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4、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6、治人事天,莫若啬。
4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5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3、治大国,若烹小鲜。
5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5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