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的诗意_唯美诗意的句子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舟夜书所见的诗意舟夜书所见的诗意
《舟夜书所见》
作者:查慎行
原文: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注释:
1、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2、萤∶萤火虫。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3、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诗意: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
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 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 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散字写出了月光和渔灯倒影在水上,微风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给人一种画面感和静谧感。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人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过华清宫的诗意过华清宫的诗意
《过华清宫》
作者:杜牧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注释:
1、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2、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4、一骑(j古代读ji,现在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 5、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6、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7、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8、知是:一作知道。诗意:
从长安回望骊山,
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 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 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赏析: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着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