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名句摘抄_唯美经典名句
【143】、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明)憨山《费闲歌》
【144】、 念佛念心,念心念佛,佛不外心,心不是物。自性光明,心心照烛,妄想潜踪,形骸空谷。净土不离目前,莲花常衬两足。何必待死后方生,即现前不出不入。此正普光三昧,只在当人一嗾。(明)憨山《念佛铭》
【145】、 一人一切人,一切人一人;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是名他力往生。十界一念,融通念佛。亿百万遍,功德圆满。回我所唱,透通众人;众人所唱,融摄于我。是融通念佛也,其功德逾独称焉。(日本)良忍《融通念佛章》
【146】、 有大福德始念佛,发菩提心修十善。佛说无上深妙禅,浅人当作浅法看。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打破人我是非关,放下生平闲知见。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只此即是长夜灯,苦海慈航斩魔剑。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汉。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过缓过急同是病,强想一心心愈乱。志坚如钢气如绵,不间不杂自成片。因心果佛互感应,根身器界潜转换。烦恼未伏念不一,习气不除佛不现。千万句如一句时,何愁不见弥陀面。此事非易亦非难,三昧全凭信行愿。(当代)夏莲居《净语深妙禅偈》
【147】、 然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欢喜、烦恼两处取证,其真假之心,历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惧喜烦恼中,必然念念不间断,是以烦恼也动他不得,欢喜也动他不得。欢喜烦恼既不能动,死生境上自然不惊怖。今人念佛,些小喜怒到前,阿弥陀佛便撇在脑后了,如何能得念佛灵验?若依我念佛,果能于憎爱关头,不昧此句阿弥陀佛,而现在日用不得受用,临终不得生西方,我舌根必然破烂!(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八,法语示众念佛
【148】、 直须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人生如觉,人死如梦,所以梦中念得佛的人,临死自然不乱也。(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八,法语示众念佛
【149】、 夫学佛者,无论庄严形迹,止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人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来生,不如见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名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日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日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日圣人。(明)莲池《普劝念佛》
经典名句摘抄赏析经典名句摘抄赏析
【1】、 劳其行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 [中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2】、 节食以去病,节欲以延年。 [中国宋代理学家]朱熹
【3】、 精神不运则愚,血脉不运则病。 [中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
【4】、 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 [中国元代文学家]陶宗仪
【5】、 常动,则筋骨疏,气脉舒。 [中国明代哲学家]颜元
【6】、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中国明代哲学家]颜元
【7】、 养德犹养生之第一要也。 [中国明代理学家]吕坤
【8】、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健,但自不可过尔。 [中国明代理学家]吕坤
【9】、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神。 [中国-明代名医]龚廷贤
【10】、 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 [中国明代名医]汪绮石
【11】、 天下最伤心之事莫若愁,天下最养心之事莫若笑。 [中国近代名医]张耀翔
【12】、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中国清代名医]金缨
【13】、 终日屹屹端坐,最是生死。人徒知久立久行伤人,而不知久卧九坐之尤伤人也。 佚名
【14】、 精神的破产,是起于体格的破产。 [中国当代美学家]朱光潜
【15】、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
【16】、 年轻人有的是健康,因而他也就浪费健康。到了觉得健康宝贵的时候,那犹如已经把钱失掉了的败家子,是已经失掉健康了。 [中国当代文学家]郭沫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