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名句摘抄_唯美经典名句
【123】、 如闻系念,一心相续,次第不乱,或经一日,或复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闻,具足念故,是人必睹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也。《大集经》卷一,贤护分
【124】、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人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观无量寿佛经》
【125】、 以自心应真是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皆佛,无心外国,无心外佛。《华严经合论纂要》卷三
【126】、 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亦犹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想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唐)飞锡《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
【127】、 往生正因者,了知自心本自具足,自心实相,即是西方常寂光真净土;自心般若,即是西方常寂光弥陀;念自心具足之弥陀宝号,熏发自心具足之极乐西方。今日修持如是因,临终决得如是果。仗自心之愿山,投弥陀之愿海,愿愿交契,事理圆成。斯乃禅净双修之正轨也。(清)钱伊庵《宗范》卷下
【128】、 以吾即佛之因心,念吾即心之果佛,因果从来交彻,心佛法尔一如。能于念念中,齐澄众染,圆显本空,顿契灵源,直趣果海。《彻悟禅师语录》
【129】、 捷径法门唯有念佛,一代宗师个个念佛。古今名贤人人念佛,我今有缘得遇念佛。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口常念佛心常敬佛,眼常观佛耳常听佛,身常礼佛鼻常数佛。香花灯烛常供养佛,行住坐卧不离念佛。苦乐顺逆不忘念佛,着衣吃饭无不是佛。在在处处悉皆有佛,动也是佛静也是佛,忙也是佛闲也是佛,横也是佛竖也是佛。好也是佛恶也是佛,生也是佛死也是佛,念念是佛心心是佛,无常到来正好念佛。撒手便行归家见佛,一道圆光即性空佛。了此一念是名为佛,常住不灭无量寿佛。(元)中峰明本禅师《劝念阿弥陀佛》
【130】、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彻悟禅师语录》
【131】、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人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不负此生矣。《印光法师文钞寄康继尧书》
【132】、 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印光法师文钞与昊璧华书》
【133】、 万缘放下,一念单提,如救头燃,如丧考妣,如鸡抱卵,如龙养珠,不期小效,不求速成。但只一心常恁么念,是名无上深妙禅门。此则根身器界,密随其心念念转变。《彻悟禅师语录》
【134】、 持名要不缓不急,不散不昏,调摄得中,务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着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犹如呼吸相似,不可斯须停止,俄顷间杂。(清)省庵(《思归集》)
【135】、 于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或声或默,无杂无闻,必使念起于心,声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乱。久之久之,自成片断,亲证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风。是以观音反闻自性之工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即净而禅,孰妙乎是!《印光法师文钞与海盐徐夫人书》
【136】、 南无阿弥陀佛,我是他家儿孙。莫愁呼他不应,只愁我不上门。(明)李贽《净土决》
【137】、 以弥陀心中之众生,念众生心中之弥陀,岂众生心中之弥陀,不应弥陀心中之众生耶!《彻悟禅师语录》
【138】、 念佛心即是佛。(明)无明慧经《角虎集》卷四
【139】、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明)澫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140】、 设一念与佛有隔,不名念佛三昧;若念念与佛无间,何劳更问阿谁。(明)澫益《灵峰宗论》卷四之一,《答卓左车茶话》
【141】、 净土极则事,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正下手时,便不落四句百非,通身拶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四之一,《答卓左车茶话》
【142】、 自性念佛者,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念自性佛者,无念外之佛为自所念。(清)彭际清《华严念佛三昧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