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句子_佛系唯美句子
【(二)六妙门】
六妙门为天台智者大师所作,是进入涅槃的六个禅观法门,分别是:1.数息门:数息(从一至十)摄心,为人定的要法,所以是第一妙门。
2.随息门:随息之出入而不计其数,如此自然容易引发禅定,所以是第二妙门。
3.止门:心止则诸禅自发,所以是第三妙门。
4.观门:观五蕴是虚妄的假有,以此破种种的颠倒妄见,可以开发无漏的方便智,因此为第四妙门。
5.还门:收心还照,知道能观之心非实,则我执自亡,无漏的方便智自然明朗,所以是第五妙门。
6.净门:心无住着,泯然清净,则真明的无漏智因此而发,自然断惑证真,所以为第六妙门。
此中最关键的是随息,是从动到静的过程;另一个是观息,是从静到动,从定发慧的关键。在观息里面,观看到呼吸的进出,如同生命的轮回,也像是生灭的交替,如此与佛法无常苦空相应,从中体验到三法印、四圣谛的真理,就能破除我执,然后才能再到还净的更高境界。
【(三)五停心观】
五停心观为禅修的基础,当参禅打坐还未进入定境的时候,可以辅以五停心观来治心:1.用不净观对治贪欲心:不净观是指观想自他肉体的肮脏、龌龊,以对治贪欲烦恼的观法。
2.用慈悲观对治嗔恨心:慈悲观是多嗔众生观想由拔苦予乐而得到的真正快乐,以对治嗔恚的观法。
3.用因缘观对治愚痴:愚痴的人就是因为不明白世间上的事物,都是因缘所成,因此产生执著;如果懂得因缘法,就会知道众缘和合的奥妙,就能转愚痴为智慧。
4.用数息观对治散乱:我们的心妄想纷飞,透过数息观,也就是数我们的出入息,让心系于一呼一吸,不但能够使呼吸慢慢均匀,而且能使妄心不再散乱,进而获致轻安。
5.用念佛观对治业障:念佛观就是念佛的相好光明、功德巍巍、空寂无为,以对治业障的观法。
【(四)四念住】
四念住为修持定慧的功夫,修持达到心神静止,须进一步修习四念住的观法:1.身念住:观身相不净,同时观身的非常、苦、空、非我等共相,以对治净颠倒。
2.受念住:观照欣求乐受中反生苦恼的原因,并观苦、空等相,以对治乐颠倒。
3.心念住:观能求的心生、灭无常,并观其共相,以对治常颠倒。
4.法念住:观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无有自性,并观其共相,以对治我颠倒。
以上四念住是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观,来对治净、乐、常、我四颠倒。
【(五)九住心】
当修行一段时日后,可以透过九住心,勘验自己修行的进度。
1.内住:参禅打坐时,最初系心一境,使心住于内,不外散乱。
2.续住:最初所系缚的心,其性粗动,不能使它等住遍住,所以当心念对外在的对象起作用时,即于所缘的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令心遍住微细。
3.安住:心虽然摄持令内住、续住,但是仍然还会有失念、散乱的时候,所以当心一外散,立即察觉,摄心还住于所缘中。
4.近住:此时心已能做到不起妄念,心念不向外散失。
因为妄念将起,就能预先觉知,先将它制伏,不令此心远住于外,称为近住。
5.调顺:深知禅定的功德殊胜,了知色、声、香、味、触及贪、嗔、痴、男、女等十相是使心散乱的过患,因此,能将心调伏,不使流散。
6.寂静:以内心的安定功德,止息能令心扰动的恶寻思及随烦恼,使心调伏,不再流散。
7.最极寂静:由于失念的缘故,前面所说的各种不正寻思及随烦恼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能不忍受,立即除遣断灭。
8.专注一趣: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而定力得以相续。
9.等持:就是平等持心,由于数数修习的因缘,功夫纯熟,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能安住,任运相续,无散乱转。
修定至此,已经是即将入定的阶段了。
【(六)四料简】
临济禅师的四料简,是可以应机应时、与夺随宜、杀活自在教导学人的四种规则:1.夺心不夺境:忘记自己,但没有忘记外境。
2.夺境不夺人:泯灭外境,但没有忘失自我。
3.人境两俱夺:人与境皆忘。
4.人境俱不夺:人境俱不泯,道不离世间。
无论九住心或四料简,禅者都可以依此测试自己,检验自己究竟到达哪一个阶段。
【(七)破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