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_带有嘉字的唯美句子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这几句表面写冬天的景色:水瘠山枯,四野凄凉;仅凭几枝稀疏的梅花妆点风光。暗里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肯锐意恢复中原,因此只能落水剩山残。疏梅,暗指力主抗金的志士。但他们犹如掠过长空的两三只雁儿,不成阵队,力量过于单薄,只能使人感到萧瑟。词中语意双关,景中藏情,以比兴见意,抒发出无穷感慨,蕴涵着深远的忧国情意。
下阕又回叙别情。佳人重约还轻别;佳人,指陈亮作者既推许他重约来晤,又微怨他急于告归(轻别)。这是全词主题,但点到即止。接下去便竭力地铺陈和渲染。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群来愁绝?清江,泛指今江西信江上游;时因天寒,水深冰合,行人已无法渡江。雪深泥滑,道路艰阻,车轮像长了角似地转动不了,语本于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诗句。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指出:这是写别后的景况,又是对眼前局势的影射。此地行人,即词人目谓。销骨,用孟郊《答韩愈李观因献张徐州》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诗意,极言离愁的销魂蚀骨。接着又以问谁使的设问句式,含而不露地道出友人陈亮(兼指自己)的极度愁怨。他们的愁怨,当然不仅是因朋友离别引起,而且更主要是由国家的危亡形势和他们在南宋朝廷里的不幸遭遇所促成。这样,最后几句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就不致使读者觉得词人在小题大做了。
最后几句,暗用了好几个典故。前两句用《资治通鉴》卷二六五载罗绍威的故事。罗绍威联合朱温击败田承嗣后,为供应朱温的需求,把积蓄都花光了。他后悔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两句用《太平广记》卷二○四所记独孤生的故事。唐代独孤生善吹笛,声发入云,及入破,笛遂败裂。又承接小序闻邻笛悲甚,用向秀《思旧赋》的典故。错,本指错刀,这里借指错误。料,作岂料解。诗人感叹说:哪里料到当初费尽九牛二虎的力量,竟铸成而今的相思错呢?这相思错,当然不仅限于指朋友间的思念;实际上也暗寓着为国家统一奋斗的想法。长夜一词显然是针对时局而发,非泛指冬夜之长而言。在那样一个长夜难明的年代里,如龙似虎的英雄人物如辛弃疾,陈亮等,哪能不声喷霜竹似地发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
全词感情浓郁,忧愤深广。典故虽略嫌过多且僻,此辛词之病。但大都能就景叙情,或即事写景,因此形象鲜明。王国维在谈到辛弃疾词的妙处时说: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人间词话》卷上),这首词就是这样。词前小序。记述辛、陈二人相会、同游和别后的情思。非常感人。
由此词倡始,词人和陈亮一连唱和了五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一桩盛事。
毛泽东 贺新郎·别友《贺新郎别友》
作者:毛泽东
原文: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注释:
1、去:离开。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2、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 3、书语:信中的话语。季世昌先生说他所见手迹:书语又作诗句,证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误会由赠诗引起。 4、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 5、人有病,天知否:前版本为重感慨,泪如雨。(病:也指误会。) 6、东门路:古诗词中指离别之路,也指斗争之路。这里又双关通往长沙东门之小吴门火车站的道路。 7、横塘:长沙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8、如许:这样。 9、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10、翥(zh):奋飞。最后两韵前版原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