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唯美句子

描写白鳍豚的唯美句子

2020-12-26唯美句子

白暨豚身体呈流线型,体态矫健优美。

成年白暨豚一般体长约2.5米,体重100至200千克,雌兽略小于雄兽。

至2006年为止,已发现的最大雌兽体长253厘米,体重237千克;而已发现的最大的雄兽体长216厘米,体重125千克。

白暨豚皮肤光滑细腻,富有一种特殊的弹性,原理与竞赛式游泳衣着中使用具有弹性的尼龙织料相同,能够减少在水中快速游动时身躯周围产生的湍流。

它的尾鳍扁平地分为两叉,两边的胸鳍呈扁平的手掌状,背鳍呈三角形。

这四鳍给白暨豚提供了优良的水中游动时方向与平衡的控制力,再加上光滑高弹性的皮肤与流线型的身躯,白暨豚在逃避危险的情况下可达每小时60千米的游速。

平常它保持着每小时10至15千米的游速。

新生幼体体色略深,成年白暨豚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洁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尤其光亮。

水平伸展的鳍肢和尾鳍上下两面分别与背面和腹面同色,这样的颜色分布恰好与环境颜色相符。

当由水面向下看时,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为一体很难分辨;当由水底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强光颜色相近也很难被发现。

这使得白暨豚在逃避敌害、接近猎物时,有了天然的隐蔽屏障。

白暨豚吻突狭长,伸向前方,约30厘米左右。

其牙齿密密麻麻地排布于上下颔两边,共130多颗圆锥形的牙齿。

前额呈圆形,向前隆起,好似照相机中聚焦的透镜,所以被称为“额隆”,这是白暨豚发音器官最重要的部分。

呼吸孔或“鼻孔”位于头顶的左上方,呈小长圆形,启闭自如。

平常白暨豚会每隔10至30秒钟突出水面换气一次,在换气过程中会发出“噗哧噗哧”的响声。

白暨豚的眼睛位于嘴角的后上方,小似绿豆。

外耳廓已经消失,耳孔仍存在,但小似针眼并且闭塞不通,是一种痕迹器官。

因为白暨豚长期生存于长江的浊水中,它的视觉和听觉均退化严重,在水中主要以发射声纳接收信号来识别物体。

白暨豚的上呼吸道有着三对独特的气囊与一个形似鹅头的喉咙,但是因为生存于水中靠水发音,所以并没有陆地动物在空气中发音所需要的声带。

用特制的水听器,可以听到白暨豚发出的“的答”“嘎嘎”等数十种不同的声音。

白暨豚发出的声音常为两声一对,发出声音后会安静的等待着回声,从而辨出自己与产生回声的阻碍的距离和大小,并且考虑是否游向目标。

它又会在收到回声后的不久发出新的一对声音,稍候又安静一阵等待回声。

第二次回声收到后,它便可以分析出目标游动的方向与速度,白暨豚就是这样如人造声纳般的做回声定位。

用这独特的声纳系统,它时常还可以在江底的淤泥中捕捉食物,也可以发出人耳听不见的高频率音波,与十多千米外的同伴联系。

白暨豚的大脑表面积要比海豚的大,大脑的重量约占总体量的0.5%,其中平均一只重95千克的雄豚,大脑重470克。

这等重量已接近大猩猩与黑猩猩的大脑重量,甚至某些学者认为白暨豚比长臂猿和黑猩猩更聪明。

白鳍豚和什么在世界上享有长江女神美誉

朋友你好

首先,注意是白鱀豚,白鳍豚和白暨豚都是不对的。

因为白鱀豚性情温顺、可爱,身形优美,故科学家根据其在长江边居民心中的敬畏地位,称其为“长江女神”。

世界上只有白鱀豚享有“长江女神”称号,没有别的动物。

有关白暨豚的知识

名称: 又名白白鳍豚,别名白旗。

科目: 鲸目、淡水豚科。

产地: 中国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

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淡水豚。

级别: 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国际濒危动物。

在学术上具有极重要价值。

特征: 体长1。

5-2米,体重100-200千克。

雄性最大体重237千克。

喙狭长30cm。

眼极小,位于口角后上方。

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同型齿。

背面浅蓝灰色,腹面白色,鳍呈青灰色或灰色。

具有声纳探测系统。

寿命30左右。

习性: 栖息于淡水江河中。

通常2-7头成群,多达10余头成群,或单独活动。

2000年前观察到的多为单个体活动。

近年来没有观测到野生活体记录。

呼吸间隔10-20秒。

主食鳊、红鳍鲌、短尾鲌、鲤、鲚等鱼类。

繁殖: 已知3月-8月具有幼豚出生。

每胎1仔,偶有2仔。

出生仔体重5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