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优美句子

诗人裴多菲简介_山水诗人

2021-09-08优美句子

在这里我不想解读爷爷的这些文学作品,有了老师的指导,同学们的阅读收获一定比我说的要深刻得多。我想和同学们说的是爷爷在你们这个年龄,在你们的这所学校里的那段生活。看看中学时期的叶圣陶爷爷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1907年,爷爷以优秀的成绩越级考入了新创办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成了这个学校的第一批中学生。在那个时代,这是一所按现代教育办的全新的学堂。

和旧学堂不一样,学校开设了国文、英文、算学、博物、经学、修身、历史、地理、化学、体操、唱歌和图画等新式课程,学校和老师们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学生自由发展。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成长最活跃的阶段,又赶上中国正处在从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过渡到民主革命运动的大变革年代,爷爷在草桥中学五年的生活,

为他的身体、学习和思想的成长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更为他一生的发展开了个好头。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爷爷在这个时期做过的几件事。

开始写日记1910年11月2日,爷爷开始写日记,在日记前面他写了一篇小序。

在这篇二百多字的序的最后他写道:以今日为十七岁之第一日,故即以今日始。且我过失孔多,己而察之,之至日记;己而不察,人或告知,亦志之日记:则庶以求不贰过也。从这句话来看,爷爷写日记的初衷不过是为了自省,记录自己的过失,以求不再重犯。其实从一开始,他在日记中记的,就不只是检讨和改过,更多的是他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交友。从那以后,爷爷坚持天天写日记,以至于像刷牙洗脸一样成了习惯,直写到九十多岁,视力衰弱得看不见了才停笔。

爷爷的一生挺长,活了94岁,经历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和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的历次运动。毫不夸张地说,爷爷写的那些日记,就是一部他生活的那些年代的史记。

除了在战乱时散失了的十几年的日记外,最近我们整理下来的就有七百多万字,不久将会出版。

不能忘记的是,爷爷写日记,始自中学时代。

参加军事训练草桥中学的校长袁希洛先生,是我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同盟会在江苏的负责人,又是著名的教育家。

他推崇武功,认为上课钟当为醒世钟,操场当视为战场,学生当自认为军人。在他的倡导下,学生们参加了许多军事训练。爷爷小时候身体比较柔弱,在草桥的军事训练,让他喜欢上了体育。他的日记里记录了许多训练时的片段,随便摘取一段:午后即雨,第五时体操,诸人皆欲于雨中演戏战功,魏先生允之。

遂先至钟楼头,令五六人为敌人而已破城而入者,其余皆为拒之者。继则复云敌人在北局一带,乃出死队拒之,而与巷战,每队五六人,队队所行之路不同。是时雨甚大,衣尽湿,及至北局,获敌二人,旋即归校。三年多的军事训练,让弱不禁风的爷爷变得健康和勇敢。直到中年,爷爷还写过一篇散文《掮枪的生活》,回忆中学时代,

他在文章的最后说:从前的掮枪生活,现在回想起来,颇带一些浪漫意味。这在当时主张军国民教育的人来说,自然是失败了。然而我们这批人的青年生活却因此得到了一些润泽。

结社和办报中学时期,爷爷的爱好颇多,他做诗词,刻图章,写扇面,还热心地把这些本事教给同学们,因此深得同学们的信任。

爱好文学的同学结合在一起创办了放社,推举爷爷做盟主。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吟诗、连诗、填词、嵌字、对对子。1911年5月,爷爷和几个好朋友受社会上革命志士为了唤起民众争相办报的影响,办起了年级小报《课馀》,后改名《课馀丽泽》。他在29日的日记里写道:晨到校绝早,书玉忽提倡组织一种专讲科学之印刷物,以发行于校中。

余遂取名日《课馀》,因作发刊词一首,其他撰稿者则笙亚、书玉、藩室也,而怀兰专任图画。至课毕时共出四张,又画二张,以后则每日两张画一张也。

诸同学皆出纸,订阅几遍全堂。爷爷这里说的全堂就是全校。一张钢笔版油印小报,引得全校的同学都来订阅,后来学校各年级纷纷效仿,办起了属于自己年级的报纸。看来,无论是当年还是如今,处在中学时期的学生,都喜欢探索和创新,这种精神永远鼓励年轻人上进。

这中学时代的结社和办报的经历,是为爷爷走上文学和编辑的道路铺下的第一层路基。

剪掉辫子1911年10月10日,国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