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优美句子

吕岩的诗_杜甫的诗

2021-10-14优美句子

接下来两句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作者又另辟新境。写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不闻有人和,只有空谷中响起清音,表达了作者心境之孤独。这种孤独感,恐怕不能只理解为没有旅游的伴侣,必须同词人当时特殊的处境联系起来理解。多少年来,作者力主抗金、和者甚寡,反而遭到排挤和打击,从句中可以看到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的有意无意的流露。后二句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写得极细腻。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句中,有句云: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词人在这里借用了非鬼亦非仙五字,表现的是他听到空谷清音起后的心理活动。

他高歌之后,在这空旷之地,听到空谷的清音,起初怀疑是鬼怪发出的,继又怀疑是神仙发出的,末了才又加以否定,得出非鬼亦非仙的结论。然而,究竟是什么发出的清音呢?原来是一曲桃花水。《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汉书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注引《月令》后解说: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一曲桃花水,潺潺长流,清音流转寄托了词人身处逆境,不改报国之志,而又孤独无援的忧郁之情。

此词上阕以写形为主,笔法自然平实,下阕以写声为主,笔法婉转曲折,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孟浩然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赏析】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辛弃疾 满江红·两峡崭岩

《满江红两峡崭岩》

作者:辛弃疾

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

两峡崭岩,

问谁占、清风旧筑?

更满眼、云来鸟去,

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

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

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

诗句好,馀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

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赏析:

据《铅山县志。选举志》记载:赵晋臣,名不迂,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清风峡在铅山(今属江西),峡东清风洞,是欧阳修录取的状元刘煇早年读书的地方。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以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为题,主要写赵晋臣,说清风峡的词句,也是从属于人物描写的。这首词用古今人物,一夔应足来称颂赵晋臣,难免失之过份,但从全篇的艺术构想来看,这又很有他的道理。赵晋臣既然是个如此出众的人物,为什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却被小人算计,赋闲在穷乡僻壤呢?其实,了解辛弃疾的人不难发现,他于绍熙五年(1194)从福建安抚使岗位上下来,退居铅山农村,长达10年之久。赵晋臣此时是从江西漕使岗位上被免职,也来到铅山居住。这时,他们两人都在铅山,遭遇极为相似,所以,作者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了解到这些写作背景之后,我们再仔细欣赏这首词,便不难感悟出作者的忧愤是何等痛切、真实。

起句写清风峡形势,接着便将笔锋转向赵晋臣。清风旧筑,指刘煇曾经读书其中的清风洞;如今归谁占领呢?不用说是和他同游的赵晋臣占领的。住在清风洞,既可眺望两峡崭岩,又可欣赏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但这里人迹罕至,岂不孤寂?以下数句,即回答这个问题。世上无人供笑傲,还不如住在这里领略自然风光,这是第一层。即使门前有客来访,也大抵是些俗物,还是休迎肃为好,这是第二层。如果因无人作伴而感到凄凉,也不必怕,多栽些竹子就是了。这是第三层。层层逼进,把赵晋臣超尘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片的风采妙,凝冰玉。歌颂赵晋臣冰清玉洁,乃是对上片的概括。诗句好,馀膏馥。则由颂扬人格进而赞美文采。《新唐书。杜甫传赞》云:他人不足,甫乃厌馀,残膏剩馥,沾丐后人。赵晋臣的诗馀膏馥,那也是可以沾丐后人的。进而用《韩非子。外储说》如夔者一而足矣的典故,把赵晋臣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须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