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描写花的句子55条
1.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唐·钱起《山花》
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卢梅坡《雪梅·其一》
3.属于动词性词素,不能单用,可用来构词,如表示摹仿表现的“象声词”“象形字”。
4.痕迹踪迹:前者指()物体留下的印记;()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6.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宋·陈与义《襄邑道中》
7.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雪梅·其一》
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王安石《梅》
10.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__________的响声,好像____________。顿时_______________,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__________,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__________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__________起来。
11.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宋·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2.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宋·晏殊《中秋月》
1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1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5.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汉·乐府民歌《古诗兰若生春阳》
1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7.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唐·白居易《长恨歌》
1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19.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宋·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0.申明声明:前者指郑重说明;后者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21.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22.细细的_______,流着_______和_______的香味,流着_______。灰白色的___________布满河床。
2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25.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26.考察考查:前者着重指实地观察了解,调查研究或细致深刻的观察;后者和“检查”差不多,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动行为)。
27.《鹿柴》作者______,空山_______,但闻________。_______入深林,复照_________。
28.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9.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汉·乐府民歌《 古诗 兰若生春阳》
3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 ·周南·桃夭
3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3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33.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34.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5.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王涯《春游曲》
3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37.哆嗦颤抖: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38.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
39.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40.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唐·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41.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
42.到倒: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
43.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4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5.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46.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47.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48.沟通勾通: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4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50.突然猛然:前者是形容词,可作状语谓语定语,后者是副词,作状语。
5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3.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王冕《墨梅》
54.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55.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