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风家训格言大全_正能量人生格言座右铭短句
外婆十分爱干净,特别喜欢花儿。春天的时候,长街小巷中常常是回响着栀子花和茉莉花的叫卖声的。
栀子花来
茉莉花来
那是一个编着麻花辫子的小姑娘,乌黑的辫子上缠着红头绳,扎着一朵洁白的栀子花。她的右手挽着一个竹篮子,竹篮里摆着一排排的栀子花或者茉莉花。她的声音脆脆的,有时带着武汉周边汉阳县或者黄陂县农村的乡音。小巷是幽深幽深的,她的叫卖声挟带着花香,是缥缥缈缈的,是绵绵长长的。这时候,外婆就坐不住了。她叫了一声:栀子花呃就迎着花香走去了。外婆喜欢栀子花和茉莉花,她常常把花儿用手绢包了起来,放在枕头边,挂在蚊帐钩钩上,或者用清水养着,放在窗台上或者八仙桌上。于是,在江南的烟雨里,我们家里便散发着栀子花或茉莉花淡淡的清香。
五十年代的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多半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在这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外婆便是家庭秩序的维护者。她经常用许多民间的俗语,作为她的家训。
譬如,外婆要求孩子们:吃不言,睡不语。吃饭的时候,上床睡觉以后,都要安静,不准说话。
又譬如,外婆要求孩子们:不要拈回头筷子。所谓同头筷子,就是吃饭拈菜的时候,每次只能拈一筷子,不能连续地拈,以免露出馋相。
义譬如,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睡要有睡相。具体的标准,是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
可是我生性活泼,性格外向,最不爱受约束。要我规规矩矩地坐着吃饭不说话,要我见到喜欢吃的菜,每次只能拈一筷子,比什么都难受。于是,我就经常地犯规,当然,就经常地受到惩罚。
那时,外祖父还在,惩罚的执行者,自然是外公。
惩罚之一,是板栗烧肉。就是用手指弯曲的关节敲击脑袋,俗称挖栗子。也许是冈为手指弯曲后的关节处,有点像板栗,而且和板栗一样坚硬;用这样的板栗敲击头部,而且敲得你发烧,不就是板栗烧肉么?
惩罚之二,是竹笋炒肉。就是用竹筷子打手心。我生性好吃,看见好吃的菜,常常就忘了不拈同头筷子的家训,这时,外公马上举起手巾的筷子,我马上乖乖地伸出手心,准备吃竹笋炒肉。当然,我的小手是窝起来的,而且颤颤地请求外公:轻轻地炒,好吗?
惩罚之==,便是红烧肉了。这是我最害怕的惩罚。
外公烹饪红烧肉的时候,往往大动干戈。他要我自己将一条长条板凳搬到大门外,然后,叫我扒了裤子趴在长凳上,他便手持铜戒尺或者竹片狠狠抽打我的屁股,将我的屁股打得红通通的,这就叫红烧肉。外公的红烧肉做得十分的地道,常常打得我哇哇地乱哭乱叫。这时,妈妈就会来求情,就会来救我,我对妈妈及时来救我十分地有信心。
当然,也有人对我的哭喊不以为然。外婆就认为我的哭喊水分太多,有做戏的嫌疑,红烧肉还没有烧好呢,就故意大哭大叫,惊汪鬼叫,喊来妈妈为我求情,以逃避惩罚。我不知道我当时是否有了做戏的意识,不过,我的确是害怕红烧肉,的确是希望通过哭喊来发出哀求,请求外公不要打了。
但是,我的哭喊往往适得其反,不但外公下手更重,而且连一向疼爱我的外婆也冷冷地吼道:儿子伢,不准哭!
儿子伢,不准哭,也算是我们家的一条家训,好像是专门为我制定的吧?
武汉人称男孩为儿子伢,女孩就叫姑娘伢。外婆看不惯儿子伢流泪,除了中国传统的男儿有泪不轻流等观念的影响外,还与武汉的码头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武汉历称九省通衢之地,纵贯东西的长江和横贯南北的京广铁路线恰好在武汉形成十字交叉点,因此,武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陆大码头,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许许多多的武汉人,都得依靠码头为生,谁控制了码头,谁就控制了财源。
因此,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黑社会中的帮派之间争夺、控制码头的争斗和械斗,武汉人俗称的打码头,就十分的激烈。这样的江湖习气,自然就深刻地影响了武汉人,江湖义气第一桩自是不必说,在男孩的教育中,十分注重男子汉品格的培养,也是码头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武汉人称男人叫男将,女人叫女将。虽然用军队里的将来形容人、取代人,已经有了火药味儿,但是,武汉人还嫌男将的力度不够,武汉人称真正的男子汉,为汉子。男将仅仅强调了一种性别,而汉子则强调了一种品格。在码头上,如果有人对你拍拍肩,说一声:是条汉子!那便是对你最大的认同,当然,也是给予一个男人最高的荣誉和奖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