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语励志名言_正能量经典励志名言短句
65、 ⊙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孟子:《孟子公孙丑下》
66、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庄周:《庄子秋水》
67、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唐)高适《别董大》
68、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唐)孟郊《赠别崔纯亮》
69、 ⊙事不在小,苟其反复数四,养成习惯,则其影响至大,其于善否之间,乌可以不慎乎?第使平日注意于善否之界,而养成其去彼就此之习惯,则将不待勉强,而自进于道德。道德之本,固不在高远而在卑近也。自洒扫应对进退,以及其他一事一物一动一静之间,无非道德之所在。彼夫道德之标目,日正义,日勇往,日勤勉,日忍耐,要皆不外乎习惯耳。◆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
70、 ⊙伟大的天才人物与一般庸俗的人相比较,大约是一面其气质偏度显得强大,而另一面其气质又清明过人,两面好像趋于相反之两极。前云人性清明是对动物而说的,动物太受蔽于其身体本能,其透露出的宇宙生命本原殊有限。伟大天才之所以清明过人,正因他比通常人更障蔽少而透露大也。但他气质仍然有其所偏者也,其偏度随着其高度的透露遂显得强大。一般人受蔽的程度相差不多,其偏向往往一般化,亦就不强了。◆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
71、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释义:书上的东西一时记不住,多读就可以记住;书中的意思不能精通,细细地思考,就可以精通;唯有没有树立志向,就是有气力也无处可用。一(宋)朱熹《又谕学者》
72、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释义:大丈夫生在世上能有多少时间,怎能像垂着翅膀、小步行走的鸟一样呢?(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
73、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74、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释义:借仁义之道而实以武力治国者称之为霸,要称霸必以强大的国家实力为基础;实施仁义之道以德治天下者称之为王,实行王道不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孟子公孙丑上》
75、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释义:以天下来考虑问题,必然要依循天下之公理。(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
76、 ⊙此时风物正愁人,怕到黄昏,忽地又黄昏。一(金)董解元《西厢记》
77、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78、 ⊙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事奚足遗弃而生奚足遗?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庄周:《庄子达生》
79、 ⊙曲则全,枉则直。释义:意谓委曲就能保全,弯曲就能伸直。一《老子》
80、 ⊙圣人与人同类也。类同则形同,形同则气同,气同则知识同矣。类异则形异,形异则气异,气异则知识异矣。人之所以相君长者,类也,相使者,形也,相管摄者,气也,相维持者,知识也。◆程本:《子华子阳城胥渠问》
81、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82、 ⊙言四相,而始之以无我,是诸佛亦只度得我也。我之为我,其相甚粗,而究竟到极微细处。圣佛安之,故日绝日无;学人习之,故日克日度。今人不达此理,故将济人利物,皆看作小事。噫,知现前小事,便是作圣作佛,大解脱之场哉?◆袁宏道:《袁宏道集家报》
83、 ⊙胡子曰:修身以客欲为安,行己以恭俭为先,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道不能无物而自道峨不能无道而自物。道之有物,犹风之有动,犹水之有流也,夫孰能间之?故离物求道者,妄而已矣!◆道非仁不立。孝者,仁之基也。仁者,道之生也。义者,仁之质也。◆未能无欲,欲不行焉之谓大勇。未能无惑,惑不尚解之谓大智。物不尚应,务尽其心之谓大仁。人而不仁,则道义息。◆胡宏:《胡宏集修身》
84、 ⊙是则好生以及物者,乃自生之方;施安以及物者,乃自安之术。挤彼于死地而求此之久生也,从古及今未之有焉;措彼于危而求此之久安也,从古及今亦未之有焉。是以昔之圣王知生者人之所乐,而已亦乐之,故与人同其生,则上下之乐兼得矣;圣王知安者人之所利,而己亦利之,故与人共其安,则公私之利两全矣。◆陆贽:《陆宣公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