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静的禅语_关于心寒的句子
恒东法师:平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做人酌一种美德。平和既是一种修养,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平和的人,从不被忙碌所萦绕,闲时吃紧,忙里悠闲。待人不严,教人勿高。宽严得宜,分寸得体。身心自在,能享受生活之乐趣。平和的人生,是和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
空之悟:1、空杯可以装水,空房可以住人。2、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3、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4、只有空杯才能装得下最多的东西,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学到最多的知识。5、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延参法师:这世间的故事恰如千帆过尽,每个人的思考创造着生活的崭新,佛在心地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心地有佛绽放着生命向前的力量。未来的旅途,也注定不会轻松,寻找那些人生积极的光明,活在人生的佛光普照中,感谢曾经经过的城市,虽然停不下脚步匆匆,那些曾经的感动早已成风景。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佛教微博经典:学会微笑,云散风消,意纵天高;学会适应,随遇安生,烦忧隐形;学会理解,好花圆月,万般和谐;学会宽容,天马行空,唯我纵情;学会良善,左右逢源,随心所愿;学会欣赏,志趣幽长,德兴芬芳;学会忍耐,幸福花开,人生豪迈。
佛法的核心只有两项:平等对待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及破除一切执着的大智慧见。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皆不离此两项原则。
放下一点自私的执著,就会减轻一点痛苦;而放下了全部执著,就会获得最自在的快乐。因为,自私自利的执著,总是与痛苦绑在一起,不离不弃。
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恒路法师【孝养父母】佛教中,孝养父母是最基本的善法。学佛人,当以孝为本。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福田,孝养父母与供养佛的功德无二无别。若不能孝养父母,则是人生最大的过错,也根本谈不上有学佛的资格。此外,若能劝谏父母信佛、念佛,求生西方,帮助父母永脱轮回生死之苦,那就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孝道了。
恒秋:相逢人间是一种缘分,彼此多些关怀,多些爱护,多些问候,多些珍惜,相逢一笑该有多好,带刺的人生是一种彼此的伤害,何苦来哉?俗语说得好,看多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
凡有奢求,必招来烦恼,凡是欲望,必要付出代价。每个奢求背后必会等待着更多的奢求,每次贪欲的结果是滋养更大的贪欲。在膨胀的欲求中,烦恼追着不满足,欲望携手着难止步,只是恬静安宁不见了。每当回首,在路那一头,站着自己想要的幸福,在心这一头,蜷缩着疲倦和不安追寻幸福,欲望当止步。
佛经里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既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也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积极的态度。说到底,命运就是我们自己,要转变命运,就要转变自己,转变自己的思想行为。
禅的智慧在于通达生命和世界的实相,如中医所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无论是宗门还是教下,关键在于通,通就是通达、通透、流通。即运用般若智慧,彻底打通在凡夫与佛、世间与出世间、烦恼与菩提、教与宗、渐与顿之间的壁垒,如慧日般照亮众生的迷暗。
当你越来越漂亮时,自然有人关注你。当你越来越有能力时,自然会有人看得起你。改变自己,你才有自信,梦想才会慢慢的实现。做最好的自己,懒可以毁掉一个人,勤可以激发一个人!不要等夕阳西下的时候才对自己说,想当初、如果、要是,之类的话!不为别人,只为做一个连自己都羡慕的人。
延参法师:弘一法师的一则往事,当法师听到有人称赞其书法、音乐等等造诣如何高深时,只是答一句:一钱不值,一事无成。面对十几岁的孩童来信批评时,法师却自责愧疚许久,并回信忏悔。
尘世,活着就是面对;现实,活着,就是拼搏。坦然释怀吧,一路行走,一路采撷,悲欢离合,无非是生命厚重的旋律;冷暖寒凉,无非是上天恩赐的财富。生活没有永远的象牙塔,你可以是高傲的公主,你也可能沦为普通的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