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霖_雨霖铃抒情的句子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古代士大夫与贫民的家里,人死了过一个月才安葬,后来天子、诸侯以下的,等到三个月才安葬,在时间上很宽松!这是因为一些被占卜先生所迷惑的人,不切实际地追求富贵,借前人已经腐朽的尸骨,图谋后人不可预料的显贵虚荣,真是愚蠢到了极点啊!又有人制造送葬年月的利害,评判房屋分布的吉凶,长者幼者互相猜疑,不可以调解,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甚至有超过数世而没有获得葬身之地的。
活着的人住着高楼大厦,死去的人坟墓破败不堪。扪心自问,能容忍还是不能容忍呢?如果说风水可以参考,宁愿迟一点下葬也没有危害,那么为什么相信看风水的迷信职业者们?他们高谈阔论,好像确有其事,但询问他们的身家,大都贫寒简陋,而且有的一生困苦不堪,甚至饿死在道路上的。难道是为人谋划就灵验而为自己谋划就笨拙了吗?唉!也该醒悟了。我小时候也常常看一些地理书籍,考察推究多年,如果一定像他们所说:龙穴砂水,左右印托,十全无碍,方成吉壤。那么数千百年以来,古人都选择完了,哪里还会有遗留下来的空地来留给后人的呢?
我曾经看到大江的北岸,古坟很多,附在一起安葬的多则数以百计,少的也有数十座。问他们的子孙,虽然有贫寒的,难道就没有富贵的吗?
原来并不是一坟一冢,始说有吉而没有凶。所以,大凡做儿女的,应当知道暴棺是不孝的,入土才为安定,不必远求墓地,只应该事先访察。
或者在临近的山河处,还有遗留下来的空穴;或者在祖宗坟墓旁边,都可以葬棺。根据自己的力量量力而行,选择合适的就采用,审视容纳的地方,确定坟墓的向背,砖应该坚固而灰土应该深厚,建筑宜牢固而植树应该围在四周,雕刻碑文并举行祭仪,题写死者的牌位并归入庙堂,死者坟墓已经安葬好了,没有比这更大的善事了。
如果要到处寻觅好的地方,广泛探求大地,那么汉代、秦代遗留下来的坟墓,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唐朝、宋朝的许多陵墓,会成为狐蹲兔伏的地方。六朝的旧墓保存在哪里呢?五代的新墓道又在哪里呢?难道帝王的预卜选择反而比平民百姓还不如吗?至于朱母迁葬在两处,孔子父母合葬在鲁国防这个地方,选取它们来比较,谁得谁失呢?即使是先儒也有失误的地方啊!
六、祭祀篇古人祭先,士以三鼎,大夫五鼎,等威有辨,非可僭也。但牲牢物产,南北异宜,酌而用之。祭菜则羊、豕、鸡、鱼之属,五品为常。果物则枣、栗、桃、圆之类,八色为准。随地随时,尽人可办,第所商者。古不祭墓,而近面近世春秋两祭,概在先茔,从之则失礼,违之则不情。斟酌其间,或于春秋祭墓,冬夏祭祠。
七、祭墓则遵时俗之通例,尊卑远近,合九族以共将。祭祠则效考亭之成规,高、曾、祖、亲,分四代而同享,于理于情,庶两无碍。独是坟多族众,值祭维艰,轮流则贫者难支,纠分则吝者多却。经久之法,莫如祭田。但始焉难以创行,久之易以滋弊。今欲创行,务须尊显之人率先倡置。余如入学而登科甲者,因名位以酌指,务农而业工商者,随资产以量助,或数十亩,或数亩,纵不拘例,务尽厥心。至于五十举子,七旬祝寿,多寡均输惟力是视积而充焉,便可以奉祀之所余,济孤寡而助婚丧,扩宗祠而立家塾,不亦善乎?至欲革弊,则管理之人,必须公举。富而有守,素行不欺者,责令主之,统理三年,聚众一算,如果无私,不烦更换。或有可疑,再行公保,遵而守之,虽百世可无弊矣。若夫诞辰忌日,罔极情深,喜事良辰,追先念切,祀我祖考,谁日不宜?而邪说诬民者,造为七月望日,地狱放归,扫室宇以送迎。附盂兰而超度,诬其祖父,惑厥愚氓。司风化者,禁之可不严哉?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古代人祭祀祖先时,读书人用三个鼎,大夫用五个鼎,等级不一样,不可超越规矩。但祭祀用的牲畜食物,南北不同,应当考察而用。
祭菜是羊、猪、鸡、鱼一类的东西,以五个品种为常见。果品是枣、栗、桃、桂圆一类的东西,八种品色为标准。随地随时,所有的人都可以办到,到处都有卖的。对于疏远的祖先不祭墓,而对于亲近的尊长要进行春、秋两祭,系念在祖先的坟墓,遵循这个原则则失礼,违背它又不近人情。斟酌两方面的情况,在春、秋祭墓,在冬、夏祭祠。
祭墓就遵照当时风俗的通行惯例,尊贵的、卑贱的、远亲、近亲,集合九族一起奉行。祭祠不妨仿照唐人黄端所建考亭这个现成的规矩,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分四代一同享用,在情理两方面,差不多都没有妨碍。唯独坟多族众的,到了祭祀时就艰难了,轮流祭祀,那么贫穷的人难以支出,合起来祭祀则吝啬的人多有退却。长久的办法,不如设祭田。但开始时难以行得通,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弊端。现在要创立推行,一定要尊贵显要的人率先倡置。剩下的像入学而登科甲的,因其名声地位酌情捐赠;像务农而从事工商业的,随资产酌量支助,有的几十亩,有的几亩,即使不拘泥于惯例,也一定要尽心尽力。
至于五十岁得了儿子的,七十岁祝寿的,或多或少捐赠一点,自己量力而行。慢慢积蓄并不断加以补充,便可以用奉献祭祀以后所剩下的,救济孤寡人,帮助办理婚事、丧事,扩建宗祠,建立家塾,不是很好吗?至于想要革除弊端,那么管理的人,必须大家推举。富裕而有节操,平常没有欺诈行为的人,责成他来主持祭祀经费之事。管理三年,集合大家一算账,如果没有私心,不用更换。如果有可疑的地方,再由大家共同保举,遵守这个规矩,即使历经百世也没有弊端了。如果是祖先的诞辰忌日,就要充满无限怀念之情,遇到喜事良辰,追悼怀念先辈情深意切,祭祀祖辈父辈,谁说不合适呢?用邪说欺骗老百姓的人,谎称七月十五日,地狱放死者魂灵归来,要打扫房子来迎送亡灵。举行祭祀祖先亡灵的活动,欺骗他们的祖辈父辈,迷惑那些愚蠢的人。掌管风俗教化的人,怎能不严格禁止这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