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夕的诗句大全 除夕的民间俗语有哪些?_关于除夕的古诗句
【铜臭】铜臭用来讽刺只知钻钱眼的市侩气。铜臭意为钱味,但反过来成臭铜(钱)也很形象。它源自《后汉书崔烈传》。东汉时,崔烈花钱五百万买了个司徒的官职。那时,称丞相为司徒,司徒与太尉、司空合称三公,三公是辅佐国君掌管军政的最高长官。由于崔烈此官职是花钱买来的,因此人们议论纷纷。崔烈也自知别人有议论,就问他儿子崔钧说:我当上三公,别人有什么议论? 崔钧说:论者嫌其铜臭。他儿子说别人嫌你身上有钱味。久而久之,钱味(铜臭)变成了臭钱,反而对那些钻眼的人,特别是对象崔烈那样买官的人的抨击更重了。
【领袖】领袖现在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领导人。如伟大领袖毛主席。领袖的本义是衣领和袖口。衣领和袖口在衣饰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将领和袖合并在一起使用的最早见于《后汉书》,《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中就有苍头衣绿耩,领袖正白的描写。第一次将领袖用来形容人的是《晋书魏舒传》,其中写道: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意思是说魏舒仪表堂堂,气魄非凡,如同衣服的领和袖,具有卓越地位,堪称世人之表率。后来,人们逐渐将同一类人中的突出者称为领袖。现在,专用于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
【象棋】象棋在中国是一种非常普及且深奥无止境的一种棋类游戏。乍一看来,象棋好像产生在汉代。因为棋盘中心格的界河中写有楚河、汉界字样。其实,它是借用两军对垒的局势,渲染气氛,与楚汉相争无关。中国象棋的来源有几种说法,多与周朝文、武二王有关。《诗踯颂序》中说:维清,奏象舞也。周文王时已有击刺的战斗技术,武王作乐,象征击刺排练为舞,故取此名。说明象棋是一种战争厮杀的棋戏。还有人认为象棋就是周武王所造:象棋,武王所造,其进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争国用兵战斗之术。以象牙饰旗,故日象棋。到底哪种说法有道理,至今没有定论。在没有史料和文物实物出土之前,所谓定论,只是讨论者一家之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代高人(有智慧的人)所创,历代研习完善,才形成了超人的智慧。看看象棋活动的发展轨迹,或许对认识它的产生会有帮助。象棋活动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如《楚辞招魂》:蓖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道相迫些早期象棋活动到南北朝时进一步成熟和完善,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象棋迷,首次撰写出《象经》,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象棋博弈的指导书籍。到了北宋,象棋就基本定型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阳北宋墓中发现了瓷质象棋,黑白子各十六枚,与今象棋十分相似。明代的象棋活动,已经比较成熟,其标志是棋书、棋谱多达17种。清代的棋书、棋谱大都完整保存下来,基本分为三类:应用棋谱、残局谱、全局谱。这些棋谱是历代象棋活动的经验总结,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盘缠】现在上点岁数的人还把出门时所带的路费叫做盘缠。为什么把路费称为盘缠呢?原来这与古代钱币有关。古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多是铜钱。人们常用绳索将一千个铜钱穿成串再吊起来,穿钱的绳索叫贯,所以,一千钱又叫一吊钱或一贯钱。如有出戏剧就叫《十五贯》。古时既没有旅行支票,又没有信用卡,就算纸币也是后来才有的。于是,人们在出远门办事、探亲之时,只能带上笨重的成串铜钱。把铜钱盘起来缠绕在腰间,古人衣裳又肥又大,不露山,不露水,既方便又安全,因此,古人将这又盘又缠的路费叫做盘缠了。
【脱帽礼】脱帽礼多在隆重、庄严的场合下使用,如升旗、聆听尊者讲活(讲课)或悼念亡者。这一礼节源自欧洲。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战火不断,作战时与敌短兵相接,肉搏而战,头部容易受到袭击,因而不得不戴上笨重的头盔。士兵们到达安全地带就脱下头盔以减轻负担;同时,到别人家里去,来者为了表示自己不是敌人,就首先把头盔掀开,露出自己的面孔。这种习惯发展到近代,就成了脱帽礼。
【偷吃禁果】偷吃禁果多指未婚男女青年发生性行为而导致怀孕,它源于西方的一个传说。伊甸园是上帝创造的供亚当与夏娃居住的乐园。上帝警告亚当不能偷吃分辨善恶的智慧树上的果子,不然就会马上死去。但亚当和夏娃在狡猾的蛇的引诱下偷吃了禁果,他们的眼睛打开了,看见自己赤身裸体。上帝惩罚蛇,让它吞食尘土,用腹部在地上爬行。而没有服从他指示的夏娃则将在怀孕分娩时遭到痛苦,并永远受亚当的管辖。亚当则将终生为每日的口粮在大地上辛苦操劳。上帝用兽皮将二人遮身并把他们逐出乐园,避免他们再吃生命之果而获得永生。并派了一个天使守在乐园的东方,防止人类再进去。原来偷吃禁果就意味着付出代价,人生就是受苦也是上帝安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