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继盛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七夕的诗句杨璞
20世纪80年代初,习仲勋当选中共巾央政治局委员、巾央书记处书记,这是他一生中职务最高的时候,这时他对子女教育要求更加严格。
习仲勋家风之严,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女儿乾平文化大革命前毕业于外交学院,学的是法语,分配到《国际商报》工作。
1983年,王光英筹建光大公司,有意调她去工作。习仲勋闻知后,当面谢绝了王光英的好意,他说:还是不要调她去好。你这个光大公司名气大,众目睽睽,别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后来他将此事告诉了乾平,女儿委屈地说自己是学外语的,到光大可以发挥特长,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做点事情,有什么不好?习仲勋严肃地说,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就怕你没有本事。你是习仲勋的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乾平于是继续留在《国际商报》工作。
关于朱自清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关于朱自清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
自然,人的好坏与成败,也不尽靠学校教育:说是非失学半业不可,也许只是我们的编见。在这件事上,我现在毫不能百一定的主意;特别是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知道籽采怎样?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的力量胸襟与眼兄:孩手们还是孩手们,自然说不上高的远的,慢慢从近处小处下午便了。这自然也只能免按照我自己的样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光辉也罢,倒媚也罢,平凡也罢,让他们各尽各的力去。朱自清《儿女》。
【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现代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文笔清新,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吴晗先生在《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一文中回忆】
道:这时候,他的胃病已经很沉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面庞消瘦,说话声音低沉。他有大大小小七个孩子,日子比谁过得都困难。但是他一看了稿子,毫不迟疑,立刻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的签上他的名字。直到弥留之际,朱自清还谆谆嘱咐妻子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过名的,以后,不要去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这件事也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朱自清的次子朱闰生常会对人说:父亲给我的教益足够我一生受用,他是个真正的君子。是父亲的死使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心深深地震撼了我。
朱自清有段生动的教子名言:要让孩子爱在正路上闯,不能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
朱自清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白南知识分子,当然他希望孩子们也如此。他的三儿子朱乔森还在读高中时就参加了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同年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高中还没毕业就服从组织安排参加了革命工作。他同忆道:晚年的父亲,在我们子女的感觉巾,的确是纯净得不能再纯净了。他尊重我们的政治选择,从不干涉。他要求我们为他做任何事时都要说请,说谢谢。这不是一般的礼貌,而是源于更深刻的对我们人格的尊重和关心。父亲所留下的这种正气,确乎是我们终身受用不尽的。
关于杨虎城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关于杨虎城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
爱国爱民,做一个真诚的人。孙子杨瀚谈爷爷杨虎城倡导的家风。
【简介】
杨虎城(1893-1949年),原名虎冬、忠祥,后更名虎城。陕西蒲城人。中国军事将领,西安事变领导者之一。曾任中华民国中央监察委员、西北绥靖公署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被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被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爱国爱民是杨虎城倡导的家风,从他给我父亲取名杨拯民就能体现出来。杨瀚说。杨虎城出生于陕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杨怀福因参加反对满清政权的秘密集会,遭仇人陷害,于1908年被满清官府绞死于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