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祝福短语 > 节日祝福

关于桥的俗语谚语大全_七夕节的谚语诗句俗语

2021-10-12节日祝福

【砸锅】砸锅这一俗语常用来比喻把事办坏了。如把事办砸了。 砸锅源自戏剧不同剧种的联合演出。清末民国初年,我国北方的京剧曾同直隶梆子(今河北梆子)同台演出,而剧目、表演等又仍旧各自保持原状不相混同。人们就将这种班社俗称两下锅或双下锅班社。后来,唐山地方戏评剧后来居上,登上京津舞台,成为北方影响力较大的剧种之一。有时出现了京、评、梆同台演出的场景,人们称之为三下锅。另外,京剧演员为了扮演自己所不会的角色而临时去钻研、排练,拓宽戏路,本行也俗称为钻锅。在这里,锅已经成了戏的代名词。旧时,人们常用砸锅饭来喻失业,而戏要是唱得不好演不下去,自然也就砸锅了。如果演砸了,两下锅也好,三下锅也好,自然又得另起锅灶。

【挽歌】现在,人死后在追悼会上放哀乐,古人怎么表达哀悼之情呢?当然是唱挽歌。那么,挽歌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汉初齐王田横死后,其部下非常悲痛,就作了丧歌,这便是挽歌的源头。崔豹《古今注》云:《薤露》、《蒿里》,并丧歌也。本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到汉武帝时,在音乐家李延年的加工制作下,《薤露》、《蒿里》二歌定了曲调,其歌词分别为:《薤露》: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复落,人生一去何时归!《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从此以后,《薤露》歌就适用于王公贵族,《蒿里》歌就适用于士大夫和庶人。使挽柩着歌之,亦呼为挽歌。但据研究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们唱挽歌的记录。比如《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吴国伐齐国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杜预注:《虞殡》,送葬歌曲也。公孙夏示必死,故命其徒而歌之。孔颖达疏说:盖以启殡将虞之歌谓之虞殡。歌者,乐也;丧者,哀也。旧说,挽歌汉初田横之臣为之,据此,挽歌之有久矣。由此可见,杜预认为《虞殡》是送葬歌曲,博学的孔颖达更直接指出挽歌早于田横之死。只不过到了汉代,国家正式规定挽歌成为丧礼内容,汉武帝时指定的官方挽歌就是纪念田横的《薤露》、《蒿里》。尽管后世挽歌的内容在不断变换,但挽歌这种形式却流传至今。

【破天荒】破天荒有开天辟地头一回的意思,意为打破常规,首先出现的事物。源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和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等文献。据记载,唐代的荆州南部地区(今湖北),虽然文人书生很多,但每年解送(即选送)举人进京赴考,很少有考中成名的,因而被人称为天荒解,即解送的考生没有一个考中。意同现在某中学高考无人考上戏称剃光兴一样。唐宣宗大中四年,终于有一个名叫刘蜕的举人考中了进士,这才破了天荒。当时魏国公崔铉镇守荆南,他感谢刘蜕为荆南争了光,赠给刘蜕破天荒钱70万以示资助。刘蜕从不轻易接收别人馈赠,遂谢绝了崔铉的好意,并回信感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日天荒。大意是说,五十年来是人们荒废学业造成荆南地区的文化落后,以地理概念而言,荆南一千多里的地域又怎能称得上是天荒之地呢?言外之意是对破天荒之说有意见,不能接受。由于刘蜕脱颖而出的破天荒壮举,使人们改变了对荆南地区的偏见,而破天荒也成为一个典故流传下来。

【恶作剧】恶作剧的意思是故意捉弄他人,使他人难堪的行为。 恶作剧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僧始扪中处,徐日:郎君莫恶作剧。讲的是唐德宗建中初年,有个叫韦生的人搬家到汝州,在搬家途中遇到一个僧人。韦生与这个僧人交谈甚欢,感觉非常投机。僧人问韦生:我住的寺院就在前边不远的地方,到我那里坐坐,怎么样?韦生爽快答应了。韦生跟着僧人走了十多里地,还没有走到。他怀疑僧人是盗贼,就偷偷地从鞋子里取出弹弓,弹射僧人的脑袋。开始时僧人好像没有感觉,韦生一连射了五次,他才摸着被射中的地方慢声说道:郎君莫恶作剧(你不要这样开玩笑)。 恶作剧之风一开,至今还有人变着法效仿,甚至还走出国门,专门设了一个愚人节。

【枸杞子】枸杞子既是良药,又是保健食品,很受人们的青睐。我国宁夏枸杞子驰名中外。那么,枸杞子之名是怎么得来的呢?相传战国时,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有一青年农夫,乳名狗子,以农耕为业。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贤惠。时秦吞并六国,倾国之男丁,拓疆征战,狗子被召戍边。一晃十年过去了,狗子命大戍边归来。路见家乡正闹饥荒,田园荒芜,路人乞讨,饿殍遍野,众乡邻面带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为恐慌,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到家以后,发现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不像路人饥饿之状,感到非常惊讶,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回答说,自己采摘山间红果和老母充饥,才免于挨饿。老母也说,如果不是儿媳采红果,自己就见不到儿子了。狗子喜极而泣,对妻子更加敬重。邻居听说后,都争相采食红果,并称之为枸杞食,讳狗妻杞氏之不雅。后人发现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健胃之功效,特别补肾效果更佳,民间医生采之入药,改其名为枸杞子,简称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