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祝福短语 > 节日祝福

关于过粽子节的诗句

2021-01-03节日祝福

唐卢肇《竞渡诗》:“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宋余靖《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诗:“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写的都是赛龙舟。

唐张建封的《竞渡歌》,更是把这项活动写得轰轰烈烈、宏伟壮观:“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虽然只有两条龙舟在水中竞渡,河的两岸却站满了助威和观战的人。

令鼓三响,红旗一挥,两船如蛟龙出水,划桨似万剑劈波,擂鼓犹千雷炸响。

龙舟离锦标越来越近,岸上人的欢呼声也越来越高。

夺标者自然兴奋不已,失利者也挥桨祝贺。

1000多年后再来读上面的诗句,也让人感到生龙活虎的赛龙舟场面如在眼前。

  端午节吃粽子,是各地必不可少的习俗。

把菖蒲、艾蒿插在门眉和屋檐下,悬于堂中,或用菖蒲、艾叶等制成艾虎,让妇女儿童佩戴,给小孩佩香囊,在儿童额头用雄黄水画王字,成人饮雄黄酒等,都是传统的端午习俗。

这些做法的本意,是为了驱瘟避邪。

艾蒿和菖蒲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雄黄是一种矿物晶体,有毒性,中医用作解毒、杀虫药。

  陆游《乙卯重五诗》写道:“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依照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清末人沈兆礻是《吉林纪事诗》,记有当时吉林地区的端午风俗:“艾虎风生燕尾鎜,丝竹帚缎荷包。

”还说每到端午,家家门悬蒲艾,做黄米粽子,妇女以五彩丝线和香荷包装饰发髻,为儿童的肩头系上艾虎,只是没有在江、浙、湘、鄂等南方地区常见的龙舟竞渡活动,反映了端午习俗的地区差异。

近代人子鸿《燕京竹枝词》:“何人传下此奇方,为避毒虫抹雄黄。

儿童头上都有迹,整个王字印中央。

”“府第朱门过端阳,菖蒲艾子挂门旁”。

冯文洵《丙寅天津竹枝词》:“门悬蒲艾饰端阳,九子盘堆角黍香。

更为儿童避虫蚁,额间王字抹雄黄。

”都对端午习俗作了生动的描述。

有关端午节吃粽子的诗句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

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有没有写端午节吃粽子的古诗

诗里要有粽子哦。

NO.1短信如潮贺端午买得粽子过湘江细嚼用料多精细总觉不似少时香NO.2渔家傲(宋.)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急需三句关于端午节粽子飘香的诗句

节逢端午粽,檐下楣前艾一枝。

竞渡龙舟旗猎猎,闲叟岸依依。

遗俗迄今在,屈子冤魂亘古持。

多少英灵悲阕颂,离骚恨赋万人痴.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