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祝福短语 > 节日祝福

关于过粽子节的诗句

2021-01-03节日祝福
谁写过有关粽子的诗句现在要到端午节了我想包粽子

1,《六幺令·天中节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宋代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吃了像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3,《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4,《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代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译文:回忆在苏州的那段日子,经常一起在夏日去吃宴席。

粽子的粽叶香气扑鼻,竹筒饭鲜嫩滑口,烤好的小鹅鲜美无比。

5,《表夏十首》唐代 元稹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译文:五彩的丝线包扎这像碧玺一样翠绿的粽子,香气扑鼻的粳米像白玉一样抱团。

请问与端午节或粽子有关的诗句阿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日前,端午节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等,民间多称之五月节。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影响最深广的是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因遭到权贵的嫉恨,被流放到沅江、湘江流域。

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在写下《怀沙》之后,于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汨罗江边,渔夫们划船,来回打捞。

有人还将饭团、鸡蛋、雄黄酒等投进江里,说是让鱼龙吃饱药晕了,就不会去咬屈原了。

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以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活动来纪念屈原。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诗人,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历代留下了不少咏端午节的诗词佳作。

  人们咏端午,自然要提到屈原,而提到屈原,又免不了要为他鸣不平。

唐代文秀的《端午》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说明至少在唐代,人们就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作为“万古传闻”来看了。

对此诗人不禁感叹:烟波浩淼的楚江,虽然又流淌了1000年,也难以洗刷屈原的千古奇冤。

宋张耒《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在社会急剧动荡的时期,屈原空怀报国之志,只能以死表明心迹。

好在他留下的《离骚》等名篇佳作,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赛龙舟是重要的端午节习俗,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龙形的船,做竞渡游戏,是半祭祀、半娱乐性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