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_祝自己生日快乐的句子子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其实全词语言皆华美。如珍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词彩。写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适有反衬垫妙用。女主人公亦如金笼之孤鸟。词中两用鸟名,上片之鸳鸯乃虚写,下片之鹦鹉是实写,各有妙用。
谁氏子韩愈 谁氏子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译文及注释】 1、题下注语出自韩愈《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李素于元和六年三月任河南府少尹,元和七年二月卒,此诗当作于六年三月后。 2、还家:回娘家。穿:经过。 3、吹凤笙:仙人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见《列仙传》卷上。 4、灵妃:仙女。媲:配。 5、知者:即智者。 6、干死:徒然而死,白白地死。 7、岂弟:同恺梯,和易近人。 8、送似:送给,送与。 【赏析】 《谁氏子》是唐朝著名词作家韩愈的代表词作品。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词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塞芦子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诗经 子衿《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释:
1、子:男子的美称。
2、衿:衣领。 3、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4、宁:难道。 5、嗣,通贻。 6、嗣音:传音讯。 7、挑达:独自来回走动。 8、城阙:城门楼。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赏析:
这首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男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画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