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心经语录摘抄_伤感句子摘抄
17、 我们往往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不但丝毫没有体会他人的感受,也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反而白以为是地期盼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难道最终的结果不会适得其反吗?寂天菩萨曾说过:人人都不想吃苦,但却自作吃苦;人人都向往幸福快乐,但与自我为敌,破坏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18、 我非常喜欢这四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涵摄了佛法的一切精髓一一大悲、大智、大愿。众生无边是苦谛,烦恼无尽是集谛,法门无量是道谛,佛道无上是灭谛。前两句是下化众生,是世俗菩提心,属于福德资粮;后两句是上求佛道,是胜义菩提心,属于智慧资粮。《正法集经》云:世尊,菩萨不需要学众多法。世尊,菩萨若能善持、善达一法,彼已掌握一切佛法。云何一法?即此大悲心也。准的心中具备大悲心,谁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19、 有所求的人生,就有痛苦与烦恼。
20、 善要有自信,才能发挥不畏惧的坚定力量。
21、 人生有爱,同心同力就不孤单。
22、 学佛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与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与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做起。成为家人的榜样之后,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最终才能做到利益众生。
23、 【慧心禅语】开口不说他人非,闭目心中生莲花。能吃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忍一时风平浪静。口争得无常烦恼,让三分心平气与。知足之人心常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24、 生命的价值,在于能为人间负责任。
25、 善用世间财利益人群,获得轻安自在,才是真正属于自己。
26、 简单就是美。
27、 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萨的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福德资粮依靠众生而积累,智慧资粮依靠诸佛菩萨而圆满。对于追求解脱、成就佛果的人而言,众生给我们带来的恩德是与诸佛菩萨同等的。我们应当对众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传递佛法的真理,并使大家从轮回的沉迷中共同早日觉醒。
28、 资源回收的目的,在于提倡与教育人人懂得惜福。
29、 原谅或怨恨,只是一念心;心念一转,能包容一切。
30、 能先付出爱心,就能得无数人的爱。
31、 【天天禅语】珍惜人生要时时处处反映在生活中。早上,必须早起做早课、打扫卫生,或者多做利益他人的善事。白天,做事保持正念,遇到路上堵车、电脑死机、停电等让人心烦的事的时候,应仍然保持放松、平心静气地持咒、训练禅定。晚上,不要沉迷于电视剧、打麻将、网游而过夜,应将一天的功德与一切善事回向给众生。
32、 要为善合心,不要为善竞争。
33、 人生最丑陋的是私爱与仇恨;最美的是大爱与温情。
34、 知足则有福,不知足则招祸。
35、 【佛言慧语】1.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2.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3。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4.你若不疑,人间不寒。你若不离,世界不远。你若不恨,苍天有暖。你若不语,四海升平。
36、 心力若正,毅力就无穷尽。
37、 有些学佛人重视打坐,却忽略行善积德、播撒福报。这就像在缺乏燃料的情况下追求取火,非常愚蠢。若修行的资粮福报不够,无论如何打坐,也产生不了任何定力,成就不了任何境界。我们应该从做人做起,由真诚待人、关爱生命一开始,在实际生活中渐渐让福报增长,使功德圆满,定力才会自然提高,智慧才能自然圆满。
38、 降伏烦恼应从少欲知足做起,过度的欲望会导向贪婪一一一种极度扩张的欲望,根植于不切实际的期盼。想要矫正贪婪,需要从内在的满足开始。若能做到少欲与知足有什么好处呢?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没有痛苦,无有疲劳,还会获得身心自在。正如《涅槃经》中说: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39、 当面临死亡的时候,灵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归宿,取决于具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而不是肓修瞎练;灵魂是否能选择光明的前途,取决于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