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心经语录摘抄_伤感句子摘抄
69、 待人处事,在原则中有方便,在方正中有圆融,才能与谐。
70、 人的品格犹如土壤,佛法就像种子,菩萨的功德就像苗芽,诸佛的境界就像果实。若没有肥沃的土壤,即使播下优质的种子,也长不出挺拔的苗芽,更无法结出饱满的果实。同样的,一个人若缺乏高尚的品格,即使获得殊胜的法教,并专心念佛,也无法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与护佑,更无法成就圣者的任何境界。
71、 佛陀曾经说:诸佛无法用水洗掉众生的罪业,无法用手取掉众生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的觉悟移植给别人,只是指明正确的真理,才能令人获得解脱。如果我们想要清净罪业、远离痛苦、证得觉悟以及获得解脱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教的真理。
72、 每个众生都具佛性,然而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遮住,就像太阳被乌云遮住一般。只有通过实修实证才能够将自己的本能发挥出来,将如同太阳一般的佛性展现出来。成佛并不是说我们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也不是得到一些没有得到过的东西,而是我们心中原有的潜能全然的显露,也是我们的心彻底清净。
73、 生活若简朴,人生就幸福。
74、 人类很多时候为了自己的需求与利益轻易地伤害无辜的生命,就连娱乐时都在捉弄生命。然而对自己的身体却非常珍爱,哪怕只是被蚊子咬都会发怒并将其打死,难道仅仅因为我们是人类就有权利这样做吗?还是因为我的存在,就可以伤害一切生命,而其他生命都不可以伤害我呢?
75、 要看清人生的道理以布施心转悭贪,以慈悲心转嗔恚,以智慧心转愚痴。
76、 若我们没有追求究竟解脱,人天果报没有丝毫信赖可靠之处。虽然天王帝释堪为世间应供处,但受业力所牵,仍有天福享尽,沦为受人役使之时;虽然曾是转轮圣王的地位,但受业力感召,仍有堕入恶趣,感受无量痛苦之日。龙树菩萨说:帝释堪为世间供,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
77、 心诚、行正,就能受人肯定信任。
78、 人生的最后,奉献躯体作医学教育,是生命的勇者。
79、 不要让外境影响内心,要发挥毅力用心转境。
80、 如果我们能把握到每一刻的当下,且保持觉醒、珍惜拥有,并以感恩之心去善待周围的一切的话,幸福在我们的身边,快乐在我们的心间,成就在我们的掌中。
81、 舍一分烦恼,能得一分清净;舍一分财物,即得一分轻安。
82、 慈悲需是非分明;道德需有毅力、勇气。
83、 初学者往往不太理解非理作意的意思,对于非理作意的最好的例子,正如《法句偈》中所说的:他骂我、欺我、打我、夺我。如果保持着这种想法,我们便活在怨恨之中。凡是对敌方保持着炽盛嗔恨的想法、对亲方保持着炽盛贪执的想法、对陌生人保持着炽盛愚痴的想法,统统都是非理作意。
84、 皈依很早,仍不能生起虔诚之心,应当念诵百字明咒来忏悔业障;学佛很久,仍不能生起出离之心,应当观修四共加行来断除贪欲;认真修行,仍不能生起菩提之心,应当修持自他交换来降伏自私;禅修很久,仍不能生起空性正见,应当持诵心经与金刚经,并实修大手印的殊胜智慧来摧毁无明执著。
85、 【禅语】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2.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3.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4.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5.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6.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86、 【佛心慧语】1逆来顺受,顺来忍受。2执着近于迷惑。3大贫亦是大富,一无所有、了无牵挂,宁静谈泊、恬然自得。4什么是空?难舍能舍,看得破,放得下即是空,空是自在安详义。5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6若心有定,说你好,说你坏,都一样。7举世尽从忙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休。
87、 【达摩祖师法语】1、明心见性,见性成佛。2、以心印心、不立文字。3、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4、佛不度佛,佛不读经,佛不犯戒,佛不持戒,佛不做善恶,见性是佛。5、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守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6、佛度众生,智慧破无明,众生度佛者,烦恼化智慧。
88、 面对困难,当下尽心、尽力、尽人事就对了。
89、 【天天禅语】做人间菩萨,必须先做好个人的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