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说说 > 心情说说

佛语心经语录摘抄_伤感句子摘抄

2021-09-11心情说说

117、 若有人问: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胜、有价值,且珍贵,那为何多数人却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南于我们欲望之故,抵挡不住世间的诱惑;由于无明之故,体认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间的快乐,而不追求真理。我们的思想迷惑颠倒,行为舍本逐末啊!这与买椟还珠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118、 法教布施:法教布施并不只是弘扬佛法,而且能遣除闻法者的无明。为遣除无明而讲法,才是真正的法教布施。布施法教的目的,就是闻法者心中树立正知正见,并启迪修证的大智慧。修证的智慧,是所有智慧当中最殊胜的智慧。冈波巴大师说:由修证所生起的一刹那智慧,比由闻思所生起的所有智慧殊胜。

119、 好心,就有正确的方向;立好愿,就有付出的力量。

120、 拥有,有拥有的烦恼;无,有无的解脱。

经典佛语心经语录
经典佛语心经语录

【1】、 【禅语感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烦恼,是因为我们自己陷入别人给我们 的评论之中,别人的语气、眼神、手势,都可能搅扰我们的心,使我们整 天沉迷在白云式的愁烦中不得解脱,白白损失了做个自由快乐人的权利。

【2】、 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并不只是解救生命,而且能生起对生命的爱心。对生命生起爱心而解救生命,才是真正的无畏布施。如果具备慈悲心的前提下,能做到长期吃素,这是最好的无畏布施。大宝法王说:最好的放生就是做到吃素。

【3】、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代诗人卢梅坡借梅雪之争,告诫众生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是自然之理,不必过于执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才得洒脱。

【4】、 学佛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和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和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做起。

【5】、 浮躁,是轻浮急躁的意思,是造成人们做事的目的与结果不一致的常见原因。心浮气躁的人做起事来一味追求速度,既无准备,也无计划,恨不能一日千里、一蹴而就,结果往往遭遇挫折和失败,由此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和烦恼。

【6】、 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

【7】、 空并不是指一切都没有,而是说人可以努力去促成某事,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需要放在心里。得失不挂心,才能斩断烦恼的根源。空是指对一切不贪恋,万事都放下,心中无一物,才不会有执著心,没有执念,才不会产生痛苦。

【8】、 生活的禅法应该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方式,放开那些我们固执的观念,清楚的认识随缘,走出生活的悲观消极,保持一种人生的镇定与从容,经历苦,不要辜负苦。不必要去挑剔别人,需要一种自我的洞彻与宁静,这就是当下自己的位置。

【9】、 世间人常说的一句话是:逆境出人才。佛教中也有一句话说:人在顺 境中是不能修行成佛的,人只能在逆境中修行。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 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逆境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也是对人的生活 的一种磨炼。

【10】、 成功并不是远在天边遥不可及,许多时候,是太大的目标、太长的路途让我们倦怠和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只要把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努力达到小目标,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11】、 【拜佛】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借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学习的宗教仪式。

【12】、 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力,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拥有使用地球的资格,每一个生命都平等地具备使用地球的权力,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尊重生命呢?为什么不善待动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