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语录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2021-09-22心情说说
24、 ⊙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①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难点注释: ①拂:干扰。 原文翻译: 所以上天如果要把重任交托给一个人,那么必定要先用困苦来磨炼他的心志, 劳累他的筋骨,让他的肌体饱受饥饿,使他的身体遭受困乏,让他做事情受到干 扰,这样使他的心灵更成熟、性格更坚毅,从而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深入解析: 一个人要能真正地承担起重大责任,尤其是治理国家的重大政治责任,就必 须具备相当的主观条件,包括知识水平、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等 等。因此,有远大理想、抱负的年轻人,必须认真地磨炼、提高自己。在孟子看 来,首先,要刻苦读书学习,学习知识,学习文化。书本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成果,学习、吸收这些成果,有利于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有利于认识未来 世界。其次,积极投身于艰苦的实践生活,向实践学习,自觉地磨炼自己。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应对突发事变的能力,必须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尤其是,国家情 况很复杂,治理不容易,挫折、失败,在所难免,所以,人的坚强的意志力必不可 少,而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加强。25、 ⊙太上①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 难点注释: ①太上:最上。 原文翻译: 最为上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功立业,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三者是虽然历 经长久时间而不会被废弃的,这就叫做不朽。 深入解析: 自古以来,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都追求流芳百世、名垂千古。那么,怎样才能 做到这样呢?《左传》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以做到,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什么叫立德?立德就是人通过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在道德建设上作出突出贡献, 在历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在《左传》看来,这是最有价值、最令人敬仰的名声; 什么叫立功?立功就是人在国家各种事业的发展中建功立业,作出重大贡献,从而 在国家发展历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什么叫立言?立言就是人在思想理论、文学艺 术发展等方面作出创造性的贡献,从而在历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有地位,就有名 声;地位越高,名声越大,流传更久远,以至于不朽。应当说,《左传》提出的这 三条留名途径,是对人类历史的深刻观察和总结而得出的基本结论。实际上,在几 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上留名、扬名的无外乎就是这三个方面。26、 ⊙老子: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①,可以长久。
《老子》 难点注释: ①殆:危险 原文翻译: 所以,知足才能不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才能没有危险,才可以保持长久。 深入解析: 知道满足,就不会因为过度地追求而遭受挫折和失败;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 因为盲目地进取而陷入困境和危险。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多。比如,一个人对于 物质财富的追求,如果能够做到丰衣足食就满足,这样的人,就会心情愉快,身体 健康,生活就能过得很幸福;相反,如果过度地追求财富,生活的压力一定很大, 就有可能出问题,或者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非法的手段犯错误,受到法律的制裁, 或者因为无休止地奔波、操劳累垮身体,等等,诸如此类,经验教训很多。实际 上,老子的这个观点,不仅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概括,而且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唯 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一个度,越过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 要发生变化。人的欲望也是这样,在合理范围内可以作最大的努力,但是越过合理 范围,就要出问题。27、 ⊙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原文翻译: 知人的人是智慧的,自知的人是聪明的。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战胜自我 的人是强大的。 深入解析: 能够客观地正确地认识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有很多假象;人也是不 断变化的。实际上,认识清楚别人不容易,认识清楚自己更不容易。现代心理学证 明,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尤其是,人有理想追求,美好的主观愿望,总是不断 地强化各种有利因素,忽视不利的客观条件。所以,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己,要比 认识别人更难,要求更高。同样的道理,战胜自己,要比战胜别人更难。战胜别人 只是需要力量超过别人即可,而要战胜自己,则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而人的意 志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经过长期的磨炼、涵养而成的。 很赞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