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语录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2021-09-22心情说说
32、 ⊙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 原文翻译: 能见素抱朴的人,天下没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深入解析: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自然无为,世间万物都是自然地存 在,自然地发展,任何人为的东西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所以,反映在审美观念 上,他们主张自然美,反对任何人工雕刻。在他们看来,朴实无华,自然存在,是 最美的,而那些经过人工雕刻的东西,是虚伪的、不真实的,所以,永远比不上自 然的美。正是在这些思想观念基础上,庄子进一步强调朴素美,认为朴素之美是天 下最美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再美的了。这就是真实之美。当然,庄子并不 是单纯地谈美,他的更深层的意思还是要阐述他的哲学观点,他主张自然、虚静, 在他看来,自然、虚静、无为,才是达到圣人之道,任何主观的努力,任何人为的 做作,都是没意思的。33、 ⊙庄子:至礼有不入,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庄子》 原文翻译: 最高的礼不分人我,最高的义不分物我,最高的智慧不用谋略,最高的仁不分 亲疏,最高的信不用金钱。 深入解析: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主要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庄子从道的基本原则出发,也对这些范畴作了阐述,但其思想实质已经有了很 大不同。比如,关于礼,儒家赋予的主要内涵是规定人的社会等级以及其应有的礼 仪、礼节等。而庄子却认为,最高的礼是不分人我的,也就是说,达到礼的最高境 界,就会把所有的人都看成自己一样,不分彼此,同呼吸,共命运。在他看来,这 才是真正的礼,最高的礼。以此类推,仁、义、智、信也是如此。毫无疑问,庄子 有对抗儒家思想的意思,但是,关于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却也符合他的 思想原则。因为在他看来,在本质上,世界万物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儒家讲仁、 义、礼、智、信,并用其约束人们的行为,从本质上说,也是没有意义的,或者 说,他们讲的仁、义、礼、智、信,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34、 ⊙庄子: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庄子》 原文翻译: 只有那些不以天下为己所用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深入解析: 什么人才可以托付天下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什么人才可以掌握国家政 权?或者说,这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水平,什么样的道德境界?庄子认为, 只有不把天下当回事的人可以托付天下。在他看来,在人们心目中,天下是最重要 的东西,如果能够把天下看成无足轻重,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思想境界非常高 的人,这种人就不会把个人名利看得很重,就不会贪图一己私利,由这种人治理天 下,掌握国家政权,就能够实现公平公正,天下就能安定,人民就能幸福。应当 说,庄子的这个观点十分深刻。因为,人的实际行为决定于人的思想品质。一个人 是否值得信任,最根本的就是他的思想品质如何。一个私心杂念很重寸利必夺的 人,很难设想他能做到公正公平。一个国家,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没有大公无 私的思想品质,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35、 ⊙庄子: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庄子》 原文翻译: 古时候得道的人,穷困的时候是快乐的,通达的时候也是快乐的。 深入解析: 在这里,庄子借古喻今,认为古代得道之人,穷困的时候快乐,通达的时候也 快乐。实质上他是要求人们,处于通达的时候应当快乐,处于穷困的时候也应当快 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他看来,人的快乐不在于穷困,或者通达,而在于人处 于道德之中。就是说,道的本质是自然,人的修养达到了道的境界,一切都应当顺 其自然。穷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所有这些,都是一种自然,都不过是像 寒暑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按照季节的先后顺序在正常地进行。应当说,庄子的这 种思想观念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人看明白这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不会为这些 事情所困扰,就能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不论是对于身体健康,还是对工作都有好 处。实际上,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不是某个人所能左右得了的。社会发展在某一阶 段存在什么问题,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华经典家训精髓介绍中华经典家训精髓介绍
很赞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