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名言简介【经营篇】_经典语录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9】、 要成为信誉良好的航运业家需要勤奋苦干、有想象力、善用经验,还要有一点精明而稳健经营的头脑。
【10】、 这是包匠刚对自己成功、辉煌的经商之道的深刻总结。
【11】、 他之所以能够在航运业纵横驰骋,长袖挥舞;他之所以能洞晓先机,成功地由海洋向岸上登陆;他之所以能斥巨资成功收购老牌英资机构,从而改变英资垄断香港经济命脉的局面;他之所以能白手起家,投资遍布世界各地,业务涉及海、陆、空等各个领域,成为一名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大实业家;他之所以能在香港英资、华资机构中,具有一言九鼎的重要地位,就在于他的诚信,他的勤奋,他的远见卓识,他的经验,他的精明,他的稳健。
【12】、 在我看来,做生意不是一种艺术.也不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高深莫测令人入迷的兴趣。
【13】、 包玉刚从1931年即他13岁那年从家乡宁波到汉口,在父亲的鞋帽店学做生意开始,一直到1991年73岁去世,有整整60年的从商经历。这是一个艰难创业的过程,是一个神话般的成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玉刚投入r自己的毕生心血,为之奋斗、为之拼搏,因为他热爱这一事业,因为他对这一事业有极大兴趣。他不愧为举世闻名的一代船王。
【14】、 我的宗旨一向是逐步稳健发展,既不要耸人听闻的利润数字,也不要在市面不景气时,突然有资金周转不灵的威胁,这样便可发挥最高及安全运用的效率,虽然航运业有种种困难,又容易受其本身所不能控制的外在因素影响,日常处理的又是数目庞大的资产,但是我认为航运业足以发挥自由企业的精髓,只是成功并无捷径。
【15】、 包玉刚长盛不衰的经营之道还是他的稳健。他刚从上海到香港之时不敢贸然投资,是因为他看到了时局不稳,仓促投资,有可能失败。他当年不敢轻率投资房地产,并说服父亲投资航运业,就是看到航运业的安全。他在经营过程中,实行长租薄利的策略,就是为了稳赚不赔。他在他的海.卜王国到达了顶峰,能够急流勇退,减船登陆,还足得益于他的稳健。成功的道路是各异的,包玉刚的成功就是他的冷静、理智和长远的目光,追求的是稳健。
【16】、 当对投资前景未看好时,必须非常谨慎,为保险起见不能把资金投到随时拔脚开溜的地方。
【17】、 1949年包玉刚全家移居香港。刚到香港,基于当时中国前途莫测,资金又不充足,虽然也设想了一些投资方案,但最终在香港分文没投资。因为企业刚启动,在动乱时期搞投资,更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这期间,他们只做了一些见效较快的进出口贸易。从此,稳妥、安全、谨慎便成为包玉刚的经营作风。如,他对资金的使用十分谨慎,他同意贷款前,一定要详细地查询;他成为借贷者,也一定要一清二楚地为欲购的船只提供无懈可击的呈文。
【18】、 从宁波来的人会注意到他们的优势,那里的年轻人有出海的传统。我从小对航运业有兴趣,我觉得航运业向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挑战,并可以扩展我们的进出口能力。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大陆漫长的海岸线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贸易的机会。我认为,投资航运比投资陆上更安全,更灵活自如。
【19】、 这段话是在说服当时经营地产事业的父亲时包玉刚所说的。包玉刚认为,房地产的利润再可观,但它是死的,带不走的;而船是可以移动的财产,在时局稳定时,可以运货赚钱;遇到时局动荡,船可以随时开走。搞船运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两全之策。同时,包玉刚也看到了自身投资航运的优势:宁波人有出海的传统;航运业可以扩大进出口能力;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也会提供很多货易机会。他终于说服了父亲,于1955年转营航运业。包玉刚以敏锐目光洞察先机,既看到了自身的优势,也预料世界航运将会有一个大发展,于是,他投身到了航运业,由此也成就了他一生辉煌的历程:我觉得投资造船比投资地产安全,因为船随时能够启航。
【20】、 尽管投资航运业的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亲朋好友的劝阻和父亲的不理解,但他以其特有的敏锐的眼光预见到r世界船运的发展趋势,并对航运业本身的优势作了透彻的分析。
【21】、 在他的据理力争下,父亲包兆龙同意了儿子的选择。包玉刚于1955年正式进军航运业,开始他实现儿时要当一名船长驾船周游世界的梦想。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到了1981年,即不到30年的时间,他创立的环球航运集团的船队已发展到了210艘,2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拥有船只吨位最多的船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