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名言简介【经营篇】_经典语录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要大富,必先成小富。小富由俭是至理名言,因为第一笔财富最重要,有了它作为踏脚石,即是钱赚钱,才易于成功。致富本钱应来自勤俭。所谓大富由天,绝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指顺应天时地利,绝对不可强求。财来有因果,有源由,有机缘,也有福分。一旦明知不可为而为,勉强的后果早晚会招致失败。
1997年春节期间,面对梁凤仪的提问如何韫钱才会成功?,李兆基作出了上述回答。
科技和实业是当代企业应该注重发展的两大要素。
二战后的香江,卧虎藏龙,叱咤风云者众,李兆基不是独一无二的港产富豪。然而在一些事件的处理上,李兆基很自然地建立起出类拔萃的名望来。1978年李兆基本人联同由他作代表的合伙人义助培侨中学的拆迁,就是社会人士津津乐道的美谈。位于跑马地的山腰(即现今比华利山华厦所在地)有一间古老的别墅,当时是培侨中学的校址。别墅的主人是简氏家族,打听他们是否愿意出让的地产商不可胜数,可是一经深入研究之后,莫不望门轻叹,无功而还。不是业主不肯卖,而是地产发展商不敢买,原因不在于要价高昂,而在于手续繁复,最终大有可能导致得物无所用。谁对这间租给培侨中学作校舍的简氏别墅打主意,都必须过三个难度极高的关。其一,20多万平方尺的别墅,已为政府划为学校用地,如果要将这块地段改为住宅用途,必须由港督会同行政局审视改变用途的原因,予以通过。其二,原本别墅只是三层,如要建成几十层高的住宅,政府未必批准。
三,别墅业主简氏家族有遗嘱规定,世代不可变卖,只能出租或自用。这三关吓怕了很多地产发展商,可是却吓不怕李兆基,他一向笃信有志者事竞成,动了别人不肯动的脑筋,顺利地闯过了三关,并斥资2000多万元为培侨中学建造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校址,结果是他本人、简氏家族、培侨中学三方获利,皆大欢喜。
延伸阅读
李兆基名言解读【社会篇】_经典语录李兆基名言解读【社会篇】_经典语录_
【李兆基经典语录社会篇】一
发达不忘家园,富贵不忘爱国。李兆基几十年来始终如一地支持家多教育事业,热心公益活动,关心祖国内地建设。取于社会,回报社会,这一直是李兆基的心愿。本篇即主要介绍李兆基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应该给予年轻人一些启示,鼓励他们努力向上,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1997年8月,李兆基写下了下面一段话:香港在阔别了祖国150年后,终于回归,蓦然回首,本人亦已来港发展足有50个寒暑,其间本人抱着始终如一的十足信心,从无间断地在港投资经营,因而尽得香港天时地利的良机,至令今日我能成为香港首富。囱愧平庸,而获此荣誉,实在深感侥幸。今年初适得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主席李祖泽先生与香港作家梁风仪博士大力鼓励本人把过往事迹撰写传记,予以传扬。我细心思量后,乃答允协助他们进行,且赶及将传记在庆祝香港回归之日出版,既可见证一些香港历史事迹,亦可收到下列数个好处。其一,加深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的认识,让他们了解香港是一个出色的投资地方;其二,香港人因移民而失去了在港事业发展及财富增值的好机会,可以在1997年后的今天重做回流的考虑;其三,证明香港人只要勤奋苦干,自然有可能事业成功;其四,给予年轻人一些启示,鼓励他们努力向上,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我盼望能借此传记对香港繁荣稳定作出一些贡献,并使国内同胞了解多些香港情况,加强沟通,李兆基说明了自己同意出传记的原因,表达了他的爱港、爱国之心,既对香港的现在充满了自信和热爱,又对香港的美好明天充满了期望。
在低潮时,一个人应该静如处子,静待曙光的重现。
1965年,香港出现前所未有的银行相继挤提和倒闭的风潮,自然影响整体经济滑落,市面传说纷纭,都恐惧香港朝不保夕,直至民不聊生。一些香港市民纷纷移民海外,就连李兆基的好拍档冯景禧也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李兆基并不打算劝阻冯景禧,因为人各有志,而且他深知冯景禧的个性,他聪明敏感而且急躁,要他坐在四处烽烟、满地炸弹的香港而不谋出路,他是会很辛苦的。动若脱兔的冯景禧喜欢每分钟都求变,在变幻中他会发挥强劲的适应和克服环境能力,甚至谋求突破。不必阻止他往外头世界去探讨张望,如果他一旦发觉回来会更好的话,他会第一时间就飞奔回港c,而李兆基的个性刚相反,他是静如处子的一类人,加上对香港有一种难以解释的、牢不可破的归属感,他不愿意离去,只愿静待曙光的重现,并且李兆基内心有一个不灭的信念:深信这个明丽的东方之珠,绝对在不久的将来就更能发出异样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