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名言简介【经营篇】_经典语录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上述谈话充分反映了李兆基的爱港爱国之心。
【李兆基经典语录社会篇】三
一个人应该经常牢记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应该尽其所能地支持家乡建设。
这是李兆基常说的一句话,其热爱家乡之情溢于言表。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他便率先捐资180万元扩建顺德华侨中学,并于1992年在该校设立30万港元的教学设备维修基金;1980年捐资310万港元兴建顺德医院;1991年捐赠500万港元助建顺德体育中心;1997年捐资200万元给广州市作为教育基金;尤其是对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于1993年至1994年期间共捐巨资8000万元人民币在顺德大良兴建独具规模的李兆基中学,为完善该校配套和鼓励学校培育英才,于1996年再捐200万元兴建游泳池;同年初又捐资500万港元设立李兆基中学奖学基金;1996年,顺德市举行首届教育基金百万行,又带头捐资150万元,并亲自参加全程活动,深受家乡人民钦敬。此外,还捐赠大型推土机、挖土机3台,捐资重修顺德著名古迹太平塔等。改革开放以来,对顺德的捐资总数逾亿元之巨。
每一位爱国商人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是2000年8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的李兆基所说的一段话。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感召下,香港掀起考察了解西部潮。西部的无穷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香港同胞,如同20世纪80年代初投资内地珠江三角洲一样,港商对内地西部的热情不断升温。8月底至9月初,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为团长的香港工商界人士访问团,对西部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幅员辽阔的西部给这些港商巨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李兆基当时兴致高昂地说:今年6月江泽民主席在京接见香港工商界代表,谈到西部大开发,我们深受启发。这次考察中看到西部的丰富资源和极大的发展潜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加入世贸后将吸引更多投资。
据新华社2002年8月报道,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和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出席一个公开场合时,不约而同地对内地楼市行情看好。在谈及原因时,李兆基表示,中国加入世贸后将吸引更多投资,这将有利于提升内地房地产市道。
李兆基名言解读【管理篇】_经典语录李兆基名言解读【管理篇】_经典语录_
【李兆基经典语录管理篇】一
房地产是各行各业中最长线投资的生意。
这是李兆基人前人后经常解释的一个经营理念。因为房地产事业的生产期至销售期相当长,从政府拍卖土地,到画图纸起楼,再而至出租出售,首尾最起码要4年时间。如果地皮不是由拍卖而来,靠收购旧楼改建,则更需要长达6~7年光景才能见到焕然一新的大厦面世。房地产发展这行业绝对不是即食面,不可以今日好景,就搭棚建筑,到楼宇落成,届时可能又是另一番新景象了。
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
李兆基,1928年1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县,自幼在家乡私塾受教育。其父在广州开设银庄,李兆基7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耳濡目染。
小学毕业后,开始到父亲的银庄工作,由养成工干起。时局动荡,令他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元券等,都会随着政治的变迁而一夜之间变为废纸,由此,他领悟到了上述道理。
谁最真心实意地替客户考虑,谁就最能赚客户的钱。
1970年,李兆基留意到地产稳步上扬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中等阶层的香港人对香港有归属感,视香港为永久居住之地。中等人家的心态很容易捉摸。
例如,在新鸿基内任职的梁升就很坦率地告诉李兆基:禧哥在前往加拿大时,曾问我是否愿意一同去另闯天下。我给禧哥说,我不同你,你手上有相当资产,就算在加拿大没有发展,也可以悠哉游哉安度余年。
我是与其在彼邦艰辛度日,倒不如在香港,同声同气,同甘共苦,但望众志成城,云开见月。我是不想走了。像梁升这样不想走的人毕竟占大多数,不管他们是想走而走不动,抑或压根儿没有离开香港的打算,总之,众志成城这句话道尽香港的前景。
这一大撮中等阶层家庭凝聚成一股香港置业的主流力量,已是相当明显的现象。由此,李兆基明白了上述道理。注重分析自己产品的适销对象并全心全意地为他们考虑,这是李兆基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李兆基经典语录管理篇】二
薄利多销的政策是企业维持着货如轮转的发展态势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