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说说 > 心情说说

李兆基名言简介【经营篇】_经典语录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2021-10-18心情说说

【李兆基经典语录社会篇】二

一个商人应该首先立足于当地。

1984年香港九月风暴期间,李兆基非但屹立不倒,且始终坚持资金不作外流。当时即使本港重量级华资集团,也有随英资企业向海外分散投资的情况,1984年3月,怡和公司董事局主席西门凯瑟克更鱼布董事局建议该公司迁册百慕达,并于三个月后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但是李兆基坐在环球大厦六楼的办公室内,依然重复他在恒地上市前对股东的承诺:恒基兆业必以香港地产为主要业务。

准确而又有远见的预测对于一个商人的成功至关重要。

李兆基在1987年已注意到中国资金有慢慢流人香港市场的趋势,这对香港地产前景更为有利。是年开始,中国广东省以及沿海省份,已有资金在香港购买物业,多作收租之用。香港目前的租金跟其他国际大城市比较,还不算是高不可攀,换言之,尚有进展之潜力。李兆基暗地里计算,充满信心地预测在往后的十年,内地在香港投资物业大有可能取代日、英、美各个国家。这个预测当然以中国的四化建设和经济开放为基础。

华人企业家不论财富累积,还是企业影响力、国际声望等都有足够的条件在亚洲遥遥领先。

这是李兆基在1988年前后形成的一个信念。事实上,香港华资企业家的卓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菲律宾、印尼、新马泰的华侨财富与成就,都凌驾在香港人之上。但这个大势在70年代已慢慢有所转移,过渡到80年代,香港华资企业家的实力在亚洲已是声势显赫,不容忽视的。一踏进90年代,香港富豪在相当稳健雄厚的底子下,财富与成就已能凌驾在菲律宾、印尼、新马泰富豪之上。香港企业家叱咤风云、顾盼生辉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因为他们不论财富累积,还是企业影响力、国际声望等都有足够的条件在亚洲遥遥领先。

商人应该采取很审慎的态度去观察周围环境,包括国际投资气候,为集团和家族前途筹划大计。

20世纪90年代,李兆基采取很审慎的态度去观察周围环境,包括国际投资气候,为集团和家族前途筹划大计。

1990年因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海湾危机,大战一触即发,世界各国金融观察家都对全球经济看淡,(com整理)于是外围股市全面大幅下挫,港股敏感地被波及,以致下跌二至四成。

但李兆基却与众不同地预测伊科问题不会一发不可收拾,对香港前景更是满怀信心。后来实践的发展证明,李兆基当时的预测是完全正确的。

投资商应该发展既有意义又有盈利的发展项目。

李兆基对发展中国人廉价房屋是特别关注的。1996年初,他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到北京开筹委会会议,应天津市政府之邀请,跑了一次天津,研究投资建造微利房、让市政府转售给人民的计划。当日他不但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天津,仔细地观察环境,还跟各级有关官员干部会谈,亲自把他们的回应作笔录。李兆基不厌其烦地逢人都询问相同的问题,要求知道售买对象、天津市人民经济能力、每单位可以出售的价格、市内繁荣区地段与非繁荣区地段的种种比较等。然后他就核对所得的答案,很高兴地发现从各方面得到的资料都是一致的,毫无抵触和冲突,因而归纳出一个对天津人殷实的好印象,认为帮助天津市兴筑民居是项既有意义又有盈利的发展项目。

美国人并不够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

在1997年5月20日李兆基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访问,关于香港回归和回归后的香港前途,李兆基谈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如下:问:在美国传媒不看好香港未来之际,您为何对香港充满信心?答:美国人以讹传讹,对香港的实际情况未够了解,我个人看不出香港在九七年之后会有什么危机。问:在香港大多公司迁册别国之际,您的集团为何仍留守香港?

那样做有何分别?答:香港是投资胜地,回报率好,以十年计香港投资可能升值数倍,外国才得一倍。问:您是否准备好,假若中国大陆违背诺言,就会离开香港?答:我相信香港五十年不变。问:香港置地公司的年代是否已结束?答:恒地及新地等,在中环商业黄金地带,正发展全港最大型及最高的地产计划,可媲美置地公司在中环的商厦。问:世人都以您怎样看回归为依归,您对您的观察者有何话说?答:香港回归,是大喜事。问:作为港事顾问,您向中国大陆提出过什么意见?答:对香港好的意见,我时常会提出来,譬如回归前港元兑美元汇价必须维持稳定,以避免外汇市场及利率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