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马的俗语_含北风的诗句
【油条】油条是一种油炸食品,条状故名。油条也称油炸桧、油炸鬼。它是南宋杭州百姓制作的早点食品。1142年,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施计,暗中陷害于风波亭。当时风波亭附近有一家专卖油炸食品的饮食店,店老板正在油锅里炸食品,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从盆中抓起一块面团,捏成一男一女两个小人,并将它们背靠背黏在一起,丢进油锅,口里连连喊道:吃油炸秦桧啦!围观百姓争购即食,以解愤恨。其他的饮食店见状,也争相效仿。整个临安城都做起油炸桧,并很快传遍全国。由于它是两条面合在一起油炸而成,呈长条形,人们又称油炸桧为油条。油条制作简单,味道鲜美,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变卦】已定的事忽然改变,被称作变卦。 变卦源自《周易》。变卦是占筮两爻次所得到的两个卦。如,先占一次得到观卦,又占一次得到否卦。第二次占卦不是在第一次占卦的基础上动一根爻,而是重新完整地占一次,占得的卦为本卦或正卦,所变之卦为之卦或变卦。后来,人们把说话不算数叫做变卦。
【变色龙】变色龙比喻善变、随时伪装自己、逢迎投机、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实有其物,是蜥蜴类爬行小动物,躯干稍扁,皮面粗糙,四肢略长,行动缓慢,舌头长而灵活,常伏在暗处以舌捕食其他昆虫。它的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根据不同光线或环境,改变表皮颜色以保护自身安全。用变色龙这个比喻,源于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他创作的小说《变色龙》中,描写了一位态度变来变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故事。警官奥楚蔑洛夫例行巡查时,碰到被狗咬伤手指的首饰匠,警官大骂那只野狗,还决定要追查狗的主人,严惩不管教恶狗的家伙!有人说此狗像将军家的,警官立时变了脸,把被咬者骂了一顿。另一警察说将军家没有这种狗,警官又改了口气,再次痛骂恶狗。将军的厨师看了狗时说,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变色龙警官又改变了颜面警官逢迎拍马的本性,使他表演了瞬间多次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滑稽变色丑剧,寓意深刻,
【话柄】被他人当做谈资的言论和行为,称为话柄,也有叫话把儿的。话怎么会有柄呢?《辞源》的解释是:古人清谈,多执麈尾,僧人讲法或执如意,故有谈柄之名。谈柄即话柄,有的地方叫话把。这就告诉我们,话柄源有两物,一为麈尾,一为如意。麈尾说。宋人笔记《天禄志余》有云:古人清谈多执麈尾,故有谈柄之名。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用麈(一种大鹿)的尾毛制成,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为平直状。魏晋名流清谈时必执麈尾,以助谈锋。《晋书》和《世说》记载,孙盛与殷浩谈论很久,端上饭来也顾不上吃,彼此大甩麈尾,尾毛都落在饭上,最后吃不成。《陈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在钟山开善寺使清谈家张讥竖义(大约是竖佛经中之义),取麈尾未至,临时找松枝代替。可见,麈尾是清谈的必备工具。名士、清谈、麈尾,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由此,后人遂把谈资叫做话柄。如意说。谈资称作话柄,还与和尚讲经时手执如意有关。如意是一种器物,早在汉代就已出现。最早的如意用骨、角、玉、石、竹、珊瑚等制成,长一尺许,柄端多为手指形,也有心字形和云叶形。古代和尚讲经时手执如意,有的把经文记于其上,以防遗忘。因而这也成了话柄的又一个起源。
【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是国粹。它源于徽剧和汉剧。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召集全国各地著名的戏班进京贺演。寿庆之后,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的精彩演出受到喜爱,继续留京献艺。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和徽剧出于同源,因而时常合班演出。汉剧是西皮调的唱腔,徽剧以二黄调为主,这两种腔调同台演出,取长补短,并不断汲取当时流人北京的秦腔、弋腔和昆曲等戏曲的精华部分,同时又根据观众的要求和北京的语言特点,创造南北观众都能接收的戏剧语言韵白。这样京剧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由当初的皮黄改称京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同治、光绪年间(1862年-1908年),京剧已经在全国盛行开来。京剧艺术比其他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念、唱、做、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表演时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节奏感。京剧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视,出现了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后来又出现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到了民初,旦角的地位开始变得重要了,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各行当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形成了京剧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