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优美句子

含马的俗语_含北风的诗句

2021-10-23优美句子

【狗屁不通】狗屁不通是一句不太文雅的俗语。对于不通事理、说话颠三倒四的人,人们常斥之为狗屁不通。其实这个俗语通常是指文理不通的话语或文章。那么,狗屁不通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是一句流传中被讹变了的词语,实为狗皮不通。狗的表皮,与其他动物不同,它没有汗腺,但狗却长有一条比较特别的舌头,长长的、薄薄的。炎炎酷夏,狗借助于这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夏季常见到狗伸长舌头吁吁喘气,就是这个原因。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的。正因为狗皮密不透风,用以作床垫、椅垫,特别是狗皮褥子,可以隔潮,是冬季最佳的保暖用品。 狗皮不通的讹变,在于皮、屁谐音,所以就演变成狗屁不通。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用此贬之,以不雅对不雅,这意思倒是更为鲜明。所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语虽不雅讽喻效果极佳。

【狗肉不上席】这是统行于民间的俗语,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人素质差难以扶持,不堪任用。也有的把拿不出手的东西用此话作比。其实,狗肉是美食,在先秦不仅可以上席,还曾把狗肉列为祭祀大礼的专用品,在周朝,那时狗肉是周天子专用食品,贵重如金,官员都没有资格享用这种美味。佛教传人后,佛学典籍认为狗是不洁动物,禁止徒众食用,由此影响到信奉佛教的皇帝。南朝宋、梁的皇帝几乎都是佛教的铁杆信徒,他们曾多次颁布禁食狗肉的诏令。唐高祖李渊、女皇武则天都先后颁布《禁屠诏令》,严厉禁止宰杀狗羊。南宋王栐《燕翼贻谋录》载:屠杀狗,吃狗肉都要处以斩刑。到满族贵族入主中原以后,这类规定也没有放松,不仅不能吃狗肉,连狗皮帽子都不能戴。在历史上禁吃狗肉的规定延续如此之久,对于狗肉不能上桌,发挥了持久有力的巨大作用。实际上,不是狗肉不能上席,而是不敢上席。

【狗咬吕洞宾】这句俗语全话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意思明了,不用多加解释。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荀杳父母双亡,弧身一人。吕洞宾见他度日艰难,就和他结成兄弟,并请到自己家居住,帮助他读书应考。有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位姓林的客人,他见荀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就对吕洞宾讲想把他的妹妹许给苟杳。吕洞宾怕误了苟杳的前程,婉言推托了。但苟杳知道后却动了心。吕洞宾知道了苟杳的心思后,怕他留恋娇妻,不去赶考,便想出了一条毒计,让他弃妻而去。就对他说:林家小姐才貌双全,早有所闻,你既然想娶,我也不阻拦,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娘子住三天。三天过后,荀杳踏进新房,见娘子正泪满香腮,连忙上前赔礼。新娘只管低着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不共床同眠,只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得荀杳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道:原来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就用此法激励我,可用心也太狠了些!从此,苟杳奋发攻读,京城应试,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官。过了几年,有一天,吕洞宾家失了火,为生活所迫,他只好沿街乞讨,来到苟杳府上请求帮助,一晃过了十来天,只管每日好吃好喝,就是不谈帮助之事。吕洞宾疑苟杳忘恩负义,不肯相帮,赌气不辞而别。在回家乞讨的路上,遇见一人同情他的处境,给了他一些银子,才使他顺利返家。可到了村里,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有个邻居告诉他:你家已盖了新房,搬到村东去了。吕洞宾来到村东的新房里,见妻子正全身披孝,扶着丈夫的棺材号啕大哭。吕洞宾问明妻子后,气得把棺材砸了,只见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上面还放着一封信,取出一看,上面写道:荀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自此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在民间传开了,并逐渐讹传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个俗语形容不受欢迎的多管闲事的人。捉老鼠是猫的职责,狗的职责是看门。可在古代,却有狗捉老鼠的记载。在四川三台县郊江镇金钟山一区一号汉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幅狗咬耗子石刻画像,图中有一只蹲坐的狗,此狗耳竖、嘴长、牙尖,四肢肌肉发达,双眼炯炯有神,口中还叼着一只长尾巴老鼠。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了一则狗捉老鼠的故事。故事内容是: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日: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日: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麇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魏略》记载曹操手下典军校尉丁斐贪财好利,一次因私易官牛事发被捕,可曹操念他们的同乡之谊不想处罚他,就对人说道: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又西晋时,东海王司马越还洛,有童谣日:洛中大鼠长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看来魏晋时狗鼠还是两个死对头。由此可见,狗拿耗子在魏晋以前并不算多管闲事,从此以后,猫和狗的分工逐渐清楚了,分工更细了,各司其职,狗再拿耗子就有多管闲事之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