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励志名言 > 正能量

每日生活感悟分享一段话_生活中正能量的一段话

2021-10-18正能量

这位老人的梦想能实现吗?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只要你能改掉那些不良习惯,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不敢说能百分百地长寿,但起码有益于健康,能提高生活质量。

管好己的;不论处在什么环境,什么家庭,只要你活着,总会有大大小小的事情缠身。不论事情多么纷纭、多么杂乱,归结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自己的事。如吃什么,穿什么,买什么,有没有病,用不用药,是外出还是在家等等,这些事都是自己说了算,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二是别人的事。如张三脾气古怪,李四生活习惯不好,王五过于自私凡是人家做主、人家掌控的事,别说与你无关,即使涉及你,那也属于别人的事。三是老天爷的事。诸如天会不会刮风,能不能下雨,什么时候发生地震,震级有多大等,这些人说了不算的事情,都属于老天爷管辖的范畴。

在这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面前,有些老者困惑了、气愤了、烦恼了、郁闷了实际上这多是自找的、多余的,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多管了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唯独忘了自己的事。这无疑是本末倒置,不应该的。

正确的做法应当拨乱反正,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至于老天爷的事,就由老天管好了。这样,你的生活就会简单许多、轻松许多。

【得理也要饶人】

孔子有句名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别人以德对待你,给你以恩惠,你必须用德给以回报,有的甚至要加倍地回报,这就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或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如果有人向你施怨,对你无礼或动粗呢?常人的方式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孔子的主张是要以直报怨。直就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你这种无礼和动粗是不行的。向他晓之以理,使他觉悟,而不是以怨报怨。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忠恕,老百姓所说的得理也要饶人。

耶稣提倡博爱,反对复仇,他主张有人打你的右脸,你就把左脸也送上去,要爱你们的敌人。在我们看来,这简直是不可理解的,纯属奴隶哲学。但在上帝的立场上,好人坏人都是他的子民,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人们不要仇仇相生,冤冤相报。如果他骂你、你也骂他,他打你、你也打他,那就会仇上加仇,仇恨越来越深,以至仇恨逐步升级,造成两败俱伤。也许这是以一种比喻的方式,规劝人们不要针锋相对,不要斤斤计较,摆脱人的狭隘性。

以怨报怨得理不饶人,体现的是人的一种局限性。

在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与国之间,时常因为利益纷争、观念差异和隔膜、误会等,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优恨,妨碍了正常交往,甚至大动干戈,造成社会动乱和人员伤亡,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所以古之圣人、今之智者,提出了许多高屋建瓴的主张,以期消除人们的局限和狭隘,达到社会的平安和和谐。

人,应当理性向善,见贤思齐,大力弘扬爱的精神。即使遇到他人的伤害,有冤情,占着理,也要谅解、大度、宽容,给对方以机会和台阶。这样的话,问题大都会得到缓解或解决,甚至会化干戈为玉帛,使悲剧演化成喜剧。

【关于舍得的情怀】

舍得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讲的就是一种博大无私的胸怀。在佛学的教义中,也有这一向善、施善的内容,出家人必须舍得。中国台湾的星云大师曾推出人生经营课,其中心意思也是舍得。

舍得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大方,更不是计较,而是一种超越世俗思想和行为的境界,是人生智慧和态度的集中体现。人生处世几十年,以何种情怀待人,以何种方式处理大大小小的问题,无不涉及舍与得。合理地处理舍与得,既是人生哲学,又是人生艺术,足以显示出人品人性的高下。禅书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位禅师对兰花喜爱有加,亲手培植了数盆,视为至宝。有一天他要远足,临行前交代一个弟子为他看护。在这期间,弟子在为花浇小时,不慎将花架碰倒,把所有的花盆都摔碎了,心里十分恐慌,惴惴不安地等待着师父的惩罚。出乎意料的是,禅师回来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说:我种兰花是一种爱好,不是为了烦恼。禅师就是禅师,他能如此看得开,如此对待别人的过错,对心爱之物遭到破坏有如此的态度,的确够得上是智者。

兰花的存在也好,失去也好,都影响不了禅师的心情。得也好,失也罢,都是人生难免的。舍与得是相辅相成的,无时不存,无处不在,几乎囊括了万事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如若你对这一机理参得透、悟得深,对形形色色的问题都能处理得恰如其分,就等于把握住了人生的钥匙。其实,整个人生过程,也不过就是一得一舍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