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生活感悟分享一段话_生活中正能量的一段话
一个人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到那些毫无意义东西上,累得疲惫不堪,幸福和快乐肯定就大受影响。
【敬畏之心是智慧】
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凡是做事善于提醒自己,怕犯错误的人,其思想行为通常是正当正确的;说话不离谱,发现自己错了能立即止步,偶尔有点违规,也不会过于出格。这就是说,人,要有敬畏之心,留意自己说话做事是否符合规矩,是否有违道德。否则就会为所欲为,肆无忌惮。而有了敬畏之心,才能对自己的言行加以规范,才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法规。所以敬畏之心是对人性人格的高要求,是人生的高境界、大智慧。有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处世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是生命的好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对道德法律、宗教信仰、人的尊严和利益,以及一切正当而又文明的东西,都应当常怀敬畏之心。还要加以说明的是,人的敬畏之心是内在的、自觉的,关键在于自身的涵养和修持。
【淡定】
苏东坡日: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古人所崇尚的高修养、高境界。它与人们现在所说的淡定可谓异曲同工,其含义颇为相近。这话说起来简单,但真要能做到遇事不惊不怒或淡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精神要健康,气度要大。俗话说,宰相肚子里撑开船,说的就是这种气魄。有的人遇到芝麻大的事,便惴惴然、惶惶然,或寝食不安,或气急败坏,或出言不逊,或暴跳如雷其结果于事无补,于人不利,对自己也是极大的伤害,何苦呢!有的人虽遇到了重大灾难,但能临危不惧,泰然处之,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心里不存芥蒂,一笑了之。结果地球照样转,天也没有塌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有时也许喜出望外,事情来了个奇迹般的逆转。退一万步说,即使真的灾难临之、不幸加之,你惧怕、愤怒又有什么用呢?
既然无用,何不放开胸襟应对呢?
再就是要有点阿Q精神,阿Q精神又称精神胜利法。
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年纪轻轻便身患重病,半身不遂,直至完全瘫痪。开始拄着双拐走路的时候他就说:行啊,这比不能动总是好些。后来拄着拐站不住了,就坐在轮椅上,由他人推着每天到天坛公园里转转。他说:还好,这比躺倒了还是好的。再后来轮椅也不能坐了,但还能坐在床上创作。他说:上帝能让我写作就行。面对接二连三沉重的打击,他总是以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总是站在胜利者的立场上看问题,显然这就是淡定,这就是不惊不怒,这就是理智的应对。
【可怕与不可怕】
台湾高僧星云大师说:世间有一些可怕的事,只要你鼓起勇气、信心,就不觉得可怕。但有些难以克服的事,还是令人害怕的。他举例说:穷不怕,怕债;病不怕,怕疼;鬼不怕,怕人。
这和尚说得好,有道理。但针对老年人的现实情况而言,我以为他说得还不够。所以,我想闲做狗尾续貂如下:一是不怕没得吃,就怕吃得太多太好。许许多多的老年人,尤其是一些城市里的老年人,吃饭早已不是问题;而严重的问题反而是吃得过于精细,肉鱼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摄人量相对偏多,从而造成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症,慢性病大增,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因此,医生、养生学家反复告诫人们:饮食结构要合理,不要吃得太多太好。但真要做到饮食科学合理,尚须各位老人自我控制。
二是不怕忙,就怕忙得不是地方。老年人适当忙一点不是坏事,在忙的过程中既能活动筋骨,又能充实生活内容,同时还能忙出或大或小的成果,增加快乐感。关键在于忙什么。有才的写写画画,有科技特长的搞点小发明、小创造,有兴趣的种种养养,喜欢文艺的跳跳唱唱,均不失为既有益于社会又有益于自己,是可贵的忙。但也有七老八十的人还在拼命地捞好处,四处奔波,多方打听,总想从中赚一点好处;还有的忙于求神拜佛,焚香烧纸,以求得到神灵的保佑;即所谓忙的不是地方。
三是死不怕,就怕死得不利索。死是不可避免的,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谁都躲不过这一关。既然如此,那还怕什么呢!但可怕的是死得过程太长,死得不利索长期处在半死不活、生不如死的受罪状态。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正在做健身活动的老者时间道:中华民族要复兴,这是国家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除此之外还有自己的梦吗?老者不假思索地说:有,我的梦就是慢慢地老,好好地活,快快地死。这话听来近似玩笑,但这确是许多老人的期盼和追求,很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