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_关于坚持的正能量名言警句
17、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法律梦里不惊。
18、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就是党性原则,按原则办事是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规矩。规矩就是作风,作风这个规矩解决好了就能促成思想政治建设的方圆。规矩就是品德,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现实讲就是遵循个人思想政治建设的规矩。
19、 奖赏一定与受赏者功劳相当,不可凭个人恩宠颁行;惩罚一定与受罚者罪责相当,不能因个人宠幸而免除。奸邪辟佞的,即使是亲近之人,也要罢退;忠诚正直的,即使散在乡野、远在他国,也要招用。法律、政令既已施行,行政纪律自然就会端正起来,如此,则不会有无法治理之国家,也不会有不可教化之民众。
20、 朝廷设立官职,全是为了百姓。只要对百姓有益,不妨碍公事,那么无论是宽和严,无论是水和火,都可以作为仁政。不能依据百姓的需凡事规划谋略尚未详细全面时一定不去轻率推行,利害还未悬殊时一定不随意改变。如果要拯救以往积弊,必须深究产生积弊的原因。如果是当世的弊病,只对这个时期加以治理;如果是法规产生弊端,就要将法规全部革除。这样又要根据新法来校正旧法,就要长远打算,考虑困难。如果知道弊端应该革去,而所作所为不能把握问题的根源,知道事情简单可以去做而不能把握其要领,那么旧患没有消除,新的灾祸又重新滋生,为了医治腿病反而使腿萎缩,问题辗转加剧。这些都是用一种弊端代替另一种弊端。而且,喜好革除弊端,而不能推究其终始,令下之后欺诈随之而起;法规难行而违背众人意愿,则法规出台奸诈随之出现。只有视当地习俗以实施教化,详察失误然后采取预防措施,才可以使政事与时世相协调。
21、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22、 一心为公,不徇私情,这才是官员奉行职事应有的品德。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谄媚,是腹心之病;正直、方正,是政化之纲。不要害怕权势,受人挟制;徇私枉法,为害不小。不要贪图贿赂,就不根据事实,从重或从轻判罪,用卖狱来奉养自身,那大祸马上就来了。不要追求树立自己的威名,便搞烦琐苛刻的刑罚。曾经听说严延年的贤母,准备好墓地来迎接他。不要贪图宽恕的名声,去沽名钓誉。又听说春秋时期的晋国,搞不善之政的人要被免去官职。张汤随意从轻或从重处置犯人,已经使得汉朝的法律超过常度。伯州犁上扬手下摆手,进行诱供,那是楚国的丑事。
23、 【从政箴言】政治的好坏,要看人治和法律。
24、 天下的祸患没有比说苟可以就停止再大的了。养成颓靡不再能振作的习气,形成积重难返的形势,都是因为苟可以三个字造成的。所以贤德的人修养自己的身心勤奋自勉不敢停歇,治理人民不断鼓舞自己不敢厌倦,不会因为没事废掉常规,也不会因为没有害处就忽视小的过失。这不是多事,也不是喜欢劳累,是真正认识到天下的事情,勤于考虑未必出现的祸患,尚且会出现很多因为意外发生而令人懊悔的事情:怀有非常过头的思虑,尚且会留下不及补救的忧患;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地进行谋划,也不免在事情结束时还会出现怠惰的毛病。
25、 凡我们各级官长,须认真对待你们掌管的工作,慎重对待你们发布的命令,命令既出就要执行,不可反复调改,不可违逆。以公正消除私情,百姓才会信任归顺。先学习古代经典,了解前代成败经验,然后从事行政管理,议论政事依据法律、制度,行政就不会犯迷糊、出错误。
26、 凡是为官理政之始,不可仅凭一己之见就设立法令规条。虽然这些法令规条曾经在一些地方实行过,也恐怕变易了地方而与当地风俗不合。假如违背人情而强行实施,最终必将是格格不入。如果由于难以推行而中途改变,以后再有命令,人们便不再信任了。因此,开始理政之时,不如一切照旧而行。如果运转顺利,何必要改变呢?或许个别条目不便推行,要详细观察而慢慢地变更。人们只见上下相安,而全不知其何以相安无事,不也很好吗?故而君子根据当地习俗以实施教化,详察失误然后采取预防措施。
27、 天子的职责,没有比选择宰相更重要的了;宰相的职责,没有比选用贤才更重要的了。那么,怎么样知道他有道德才能?向人们询问即知,考察其行为即知,观察其所举即知。建造房屋不靠众多工人帮助,建筑师即使再灵巧,房子也盖不成;治理国家不聚集众多贤才,宰相即使再有才能,国家也无法治理好。做宰相的,如能开诚布公,襟怀坦荡,己所不能,举荐能者以任用;己所不知,举荐知者以任用;己不敢言,举荐敢言者以任用,如此,他人之才能则皆为我有。一定要一身兼任众事,即使大圣大贤,也有所不能。纯白之狐,世所未有,但有纯白之皮裘,只是从众多狐皮中选取拼合罢了。况且,对于大臣而言,本不以事事皆知为贵,只要公平正直,无所嫉妒,那么聪明者自会贡献智谋,强壮者自会贡献力量。喋喋自以有才,巧言自以善辩,自吹自擂,那么贤能者一定不乐于为之出力。概言之,君主喜欢自我炫耀,则臣下即有不尽职者;宰相喜爱自我炫耀,则管事官员就有不尽职者。位居人上者,以简驭繁,以静制动,以无成见之心自然应对天下之心,则所下之令会执行,所用之人会鼓舞。如若知其贤能而用之,任用之后又心存怀疑,而且一定要胜过他,这与不知才、不用才,而只相信自己之才又有何区别?这样,则规矩体统尽失,而谄佞小人随之而至。与小人处事,天下之事无须多说,也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