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的名言警句_关于坚持的正能量名言警句
28、 用哲学的观点来说,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源、有其规律,只有找到其根源、规律,问题、事情自然迎刃而解!如果面对问题,不按其规律处理,即使再多的人也只是指手画脚、看热闹的人而已;懂得其规律的人,即使只有一个人,自然会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
29、 县衙各房的胥吏应把以前的案例文牍作为老师,要规划一件新案子,可以翻阅以前的案牍,把它引为例证。县令施政可以拿前任的政事作考校,有违碍难以施行的,就依照前任的方法去做。全县的事情都是自己的事,早晚都要勤勉地工作,不能暂时偷安以图短时的安宁。全县的民众都是县官的子民,心里要时刻记挂他们,唯恐他们有一个人处在困苦之中。按照不多事的原则做事,来的不迎接,走的也不送,一切都在不扰民的状态中进行。不因为他人的赞誉就高兴,也不因为他人说自己坏话而发怒,一切都不能干扰自己平静的心情。不以先人之言为主,不争无益之气,已过去的事不再想它的原因,将要来的事不去猜想是否有欺诈,一切想法都要本乎道理,而与人无争。
30、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就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约束,这种约束对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成长、对我党的事业发展都是有好处的,离开这种纪律约束,我们很多人可能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的事业可能就要受到这样那样的挫折。
31、 君子虽然富贵,但不因过分享受而伤了自己的身体;虽然贫贱,但也不因追求私利而坏了廉洁的名声。懂得怎样做官的人,奉公守法而为百姓造福:不懂得怎样做官的人,则会违反法律而侵害百姓。做官没有什么比公平更为重要,面对钱财没有什么比廉洁更为重要。廉洁公平的德行,是做官的法宝。这好比说,本不是路而非要行走,虽劳累万分也到不了目的地;本不属你的东西而偏要占有,虽强夺也无法得到。聪明之人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廉洁的人不去追求不该有的东西,为的是远离危害而声名显著。所以君子要奉守廉洁而坚持为人之道,恪守清白以保全自己的名声。钱财再多不如讲求仁义,官职再高不如德高望重。
32、 这样,他把国家的正事放在后面,而先为自身谋好处;考虑的不是国家的方方面面,而往往急着为子孙打算。以至有时候提拔引进人才,不问这个人是贤明的还是愚笨的,是有才能的还是无才能的,而只从私心出发审视。他所喜爱并且称许的人,一定是与他亲近的人,要不就是有恩惠于他的人,要不就是他想招来作为腹心的人。他所憎恨并且诋毁的.一定是与他疏远的人,要不就是与他结怨的人,要不就是才德众望都在当官时不担心听不到奉承的话,怕的是没有规劝的话。百姓即使心里怨恨诅咒,也无法迅速听到,等到离任的时候,一个官员是好是坏立刻就区分清楚了。如果老百姓有留恋不舍的声音,就是一个好官。如果不是好官,离任时人们会跑到大路上庆祝,即使这人是升官离开,也堵不住百姓的嘴。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离任,恶言责骂随处都会有。离任交接办理需要时间,这期间没有人愿意给他提供寄居的地方。所以权力握在手中,应当时时考虑到会有离任的那一天,自然就不敢得罪黎民百姓了。
33、 战略思维作为一种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观察、思考、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战役和战术指挥员要懂战略的问题。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战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的快速传播,局部与全局、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更加密切,对站在战略层面思考问题的要求更为普遍。实践证明,有没有战略头脑,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多一点战略头脑,就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4、 大凡官府安排实施一件事情,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定要从法律上加以考察,在心里揣摩筹划,做到没有一点儿疑问,然后再实施。
35、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人集合成了社会,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往往做事的目的不同,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彼此的冲突之中。
36、 从善如登,需要踩实。人生在积累变化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必须迈得坚实沉稳,每一处都必须做得标准规范。只有迈得沉稳,才能不断前进;只有做得规范,才能持久牢固。一些腐败分子曾经是声名显赫的权贵,也曾经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但正由于他们在从善、从廉的道路上没有能认清方向,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踩实,或是走旁门左道,或是走捷径,或是耍花枪,终致失足坠崖。从善踩实,一足一步不辍,一点一滴不虚,足下可致千里,积土能起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