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人生_人生感悟
2、 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3、 物质的享用,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的福报,而不是一味贪多、贪大、贪贵。比如鞋要合脚才舒适,否则走路恐要摔跤。
4、 虽复有意及好丑法,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乃至其身,相续住世,未般涅槃,常为天人瞻仰礼拜,恭敬供养,是名有余依涅槃界。云何名为无余依涅槃界?谓诸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已证自义,已尽有结,已正解了,已善解脱,已得遍知。彼于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不复希望,皆永尽灭,毕竟寂静,究竟清凉,隐没不现。惟由清净无戏论体,如是清净无戏论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彼亦有亦无,不可谓彼非有非无。惟可说为不可施设究竟涅槃,是名无余依涅槃界。漏尽心解脱,任持最后身,名有余涅槃,诸行犹相续。诸所受皆灭,寂静永清凉,名无余涅槃,众戏论皆息。《本事经》卷三
5、 人活一世,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曾有过的某些瑕疵而懊恼、悔恨,能够心如明镜,活之安然、处之坦然,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6、 做事,一定要秉持诚与正的原则;而待人,则要用宽与柔的态度。要以宗教者超然的形态,宽大的心胸来容纳任何人。
7、 一般人常言:要争这一口气。其实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
8、 【天天禅语】步步都要用心当下,若走一步、看一丈,脚步容易踏空。
9、 浮生似梦,与谁为仇,云烟过眼,与谁结怨。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生活是公平的,人心有杆秤,只要真心向善、持之以恒地行善,必能赢得大家的尊敬,即使有过不光彩的经历,也会淡化在善行中,就像一小粒盐溶化在一大锅水中一样,被饮者完全忽略。
1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坛经行由第一》
12、 贫穷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方说,骑着自行车,一看人家坐上了摩托车,马上觉得自己很穷;坐上摩托车,一看人家坐上了夏利,一比自己就穷了;坐上了夏利,一看人家坐上奔驰了,马上觉得自己穷得一塌糊涂;即使坐上了奔驰,坐上了加长劳斯莱斯,还是觉得穷,人家赵本山已经坐上私人飞机了!攀比不可能摆脱贫穷,只有布施能调伏贫穷。那么,一个穷人没有多少钱,拿什么布施呢?佛陀告诉了人们无财七施之法:一是和颜施,对一切人和颜悦色、笑脸相待;二是言施,用话语助人欢乐、替人排忧解难;三是心施,用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四是眼施,以慈善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欣赏他人的优点,赞赏他人的成功,怜惜他人的不幸。不要斜着眼睛挑人的毛病、看人的失误与失败;五是身施,以行动帮助他人,有时候,没钱出力比有钱出钱价值更大,例如护理病人,一般人是不愿干也干不好的,价值不能完全用金钱衡量;六是座施,在家让路人歇歇脚,乘车给老弱妇孺让个座,不难办到;七是房施,让亲友、邻人乃至路人借宿,也算救人急难。以上七种布施法,都不用花钱,当你布施时,必然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力量的人、有价值的人,贫穷的感觉也会淡了许多。
13、 每一个大的成就背后都包含着一个不变的真理:成功要靠自己。因为成败生死,痛苦烦恼,别人不能代替分毫。佛以无限慈悲心度世间众生,然而,即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感受生活。
14、 气压很低,日头很毒,先别急着赶路,找个树荫的地方歇 歇。等一等,恢复一下体力,看清楚要去的方向,观察一下走哪条路 方能抵达。不要以为这是消极的躲避,如果你是经验丰富的旅人,必 定懂得避让和迂回。无谓的中暑或被烤成木乃伊,就注定不能抵达目 标,勇敢不是鲁莽,成功需要智慧。
15、 《长阿含经》卷十五,《种德经》道品楼观,以戒为柱;禅定心城,以戒为郭。(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四
16、 意识的有序化就是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要摆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按照禅院理念,就是要知道自己目前所在的坐标系与坐标点,要明白自己人生与生命的发展方向,否则,我们的意识是紊乱的,我们的头脑就像一团乱麻,理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