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人生_人生感悟
49、 【天天禅语】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所以对过去迷惑;因为我们不晓得将往何处去,所以对未来茫然;因为我们不明白要活在当下,所以对现在没有好好珍惜与把握。我们的心总是在回忆过去、盼望未来、随从当下妄念的状态里,这些都是对自心缺乏认识所导致的。
50、 情绪管理,先要知道苦乐忧愁都是由心生起,心不起自然不受种种情绪 干扰,若要再生出一颗心来管理这颗心,会成为祖师所说的以泥洗泥。 放松、放空自己,当心念的习气不由自主生起时,就在此刻提起一句话头, 将生起妄念的一念心,移到话头上来,什么是无?直待话头参破,方知 有心与无心、劳心与闲心,全无干扰。
51、 人若执著自己的我相,就会变得傲慢起来,那么距离地狱就不远了;反之,能以谦卑平直之心待人,天堂就在眼前。郑石岩
52、 【执迷反而失更多,无心栽花花自发】1.珍惜自己所有,努力奋斗想要的。2.不患得患失,方可决胜千里。3.得失可以转化,记着:你不放弃生活,生活绝不会放弃你。4.莫因小失大,为人处世莫耍小聪明。
53、 越是无风静定的灯光,越能显发灵明的光芒。禅定与般若亦是一样,越是甚深禅定,越能激发出般若智慧。
54、 禅智人生1、人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2、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3、不放下得失心,痛苦不会消失。4、烦恼比岁月更易催老。5、妒忌、仇视他人,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6、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常嗔之人,时时地狱。7、顺境淡然,逆境泰然。8、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55、 一般凡夫太爱自己,就会处处与别人计较、事事多起疑心,常怀疑别人所说的话是不是讽刺自己?别人所做的事会不会对自己不利?像这种人,就是把人事当是非,会生活得很痛苦。
56、 有些话能说不能写,有些话能写不能说。语言很奇妙,不同 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对象,它的呈现方式必须不同。最浅显 的是语言,最深奥的是语言,最坦荡的是语言,最神秘的也是语言。
57、 心一片禅台去,唯留,空心寂寞清秋。今生我只做你心中清澈的女人,眉间盈满潺潺的清音,还有你温润的笑容。
58、 虽诵千章,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可得道。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可得道。《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增上品
59、 拥有财富、权位、荣誉,这一切不如拥有内心的平安。财富、权位、荣誉都不能令心平安,唯有弥陀的救度能令心安。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心安,便拥有了一切。
60、 八风吹不动是一种心不随身而动的修为境界,可是要将这种境界时刻落到实处,并不容易。要做到八风不动、宠辱不惊,首先,人们要用广阔的视角去看待事物,运用全方位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一旦思维钻入了牛角尖,就可能对任何挫折都耿耿于怀,无法腾出空间来整理思绪,因此也就没有办法以坦然之心面对困境。其次,遇事不慌张。别人讲的话,做的事,都要在自己脑中先过一遍,细细想一想再做出反应。无论是来自他人的赞美、帮助,还是羞辱、侵害,都应以理智来应对。再次,要做到不动心。不为名利而动,不为苦难而动,不为权势而动,不为嗔怒而动,不为毁谤而动。
61、 问:如何是诸佛行履处?师日:青松绿竹下。《风穴延沼禅师》
62、 【天天禅语】学佛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识,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闭关多少年,而在于佛陀教导我们的人格标准你能做到多少。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佛陀的格言》64、 抱着功利主义的思想去学佛法,动机不正,因地不真,虚伪的因,必得幻灭的果。耕云先生
65、 心不宽,就不快乐。心宽,不是强忍伤痛,捏着鼻子吃屁,那叫委曲求全。真正的心宽,是境界的超越,是不一般的豁达与超脱。正如蚊子叮了大象,大象不必一定要追着蚊子咬一口一样。世界不完美,难免有纠结。多与仙鹤为伍,就不会与鸡争食。增长见识,积淀底蕴,心自然宽,人生自然快乐。
66、 又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既生山河大地,如何得复清净本然?既复清净本然,云何却见山河大地?大众,如何即是?良久,日:水自竹边流去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