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短句 > 人生感悟

佛语人生_人生感悟

2021-10-08人生感悟

93、 【天天禅语】能精进向前走,努力做,就不迟。

94、 孝敬父母,不仅物质奉养,还要服从、尊重,才是既孝且顺。

95、 施者人爱念,多众所随从,名称日增高,远近悉皆闻。处众常和雅,离悭无所畏。是故智慧施,断悭永无余,上生忉利天,长夜受快乐。《杂阿含经》卷二十四,第622经

96、 而把握空闲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当未来年纪大了,不管是体力还 是智力都比不过年轻人了,还是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闲。

97、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时时保持心中的正念,任何时间、任何方向与地点都是吉祥的。证严法师

98、 【天天禅语】人间处处有温情,菩萨无处不现身。

99、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六

100、 佛说,是非的原则是将心比心,要经常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

101、 有些事情可以坚决不做,有些面子却一定要给。因为中国是 个面子社会,你要是老是驳人家面子,离被打人另类就不远了。这不 是世故,是洞世。

102、 居孝事父母,治家养妻子,不为空之行,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103、 人生需要有梦想,但梦想不是人生的全部工人生需要有快 乐,但快乐同样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的意义在于梦想不灭,快乐常 在。因为有梦想,我们才有实现梦想的快乐,也才能体味不达梦想的 痛楚。人生有百味,少一味都难免遗憾。

104、 信佛而不学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学佛,就是愚行。

105、 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正等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对治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如实知。《杂阿含经》卷十五,第389经

106、 富有的人常常为管理钱财而烦恼;贫困的人往往为找求生计而烦恼;老年人经常为养老治病而烦恼;年少的人往往为学习成绩而烦恼。毕竟是处于轮回,无论贫富贵贱,还是男女老少,都各有各的执著、烦恼与痛苦。这就是轮回的本质,也是世间的事实。学佛就是为了让我们从轮回苦海中彻底获得解脱并圆满觉悟。

107、 应当勤加护持正法,护法果报,广大无量。《大般涅槃经》卷三,金刚身品

108、 受谤不辩,是大度,也是小心;是慈愍他人,也是保护自己。

109、 修行一定要紧紧地抓住当下这一念,从当下这一念做起。

110、 很多人误认为修行一定要打坐,或者一定不打坐,这两种观念都不要执着,否则都是错的。禅宗讲求心的自在、明净和烦恼的解脱,不在于打坐不打坐。如果打坐到瞌睡连连、妄念纷飞,这种打坐就成为一种形式,是徒劳无益的。

111、 怀抱理想,不放弃任何机会,就能给自己带来奇迹。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那么就在此刻,想好自己的目标,确定前进的方向。

112、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113、 【天天禅语】当面临死亡的时候,灵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归宿,取决于具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而不是肓修瞎练;灵魂是否能选择光明的前途,取决于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114、 佛是众生界中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中不了事汉,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115、 慈悲的本意,在于你深知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一部分,不是其他,不是分割的,是统一的。当你抱怨,没有其他人会真正受影响,而你是唯一真正听到你的抱怨的!你所给予的,即是你所受的。

116、 佛经上说:生又何尝生?死又何曾死?本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在同一个循环中。所以说: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证严法师

117、 【天天禅语】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与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与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三宝的根本。

118、 用智慧探讨人生真义,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圣人与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异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时空。

119、 人心是相通的,真理是相通的,佛性是相通的。如果对佛法有真实感悟,说出来自然能感动人;如果只是名相堆砌,那仅是知识,听的人只会觉得累,不会有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