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人生_人生感悟
【171】、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 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 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 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疤痕,但它却是根除病 毒的唯一方法。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 会倍增。
【172】、 【佛说智慧领略思维的高度】思维只是一种错觉,不必偏执于闲常的是非对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看到的只是内心的映像,知识像新鲜的牛奶,存放过久就会变质,追随好人学做好人,便是上乘佛道,跟价值观不健康的人交往,观念很容易变坏,金子虽能发光,却没有智慧明亮,言语只是一种假象,对他人的话不必反应过激,对人不宜求全责备,须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
【173】、 解脱烦恼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做起,一点点改变心境,就能活得快乐从容:一、淡定安然地面对各种问题。生活中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一个人若总是把问题的责任归咎于自己,或者永远盯着消极面,那么,不用多久一定会烦恼成疾。二、不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三、遇事不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刺、埋怨、小题大做,不自寻烦恼。
【174】、 聪明的人总能放下很多东西:美女、金钱、名誉,甚至是友谊。放下 是为了以一种更加轻松的心态,以一种自主自愿的态度去更好地生活和工 作。既然背着负担是走,放下负担也是走,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得轻松些, 潇洒些呢?曾经拥有不代表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也不一定是恒久拥有。如 果放不下往昔的拥有,看不清现在的所得,那么曾经的拥有就会成为生命 的负担!
【175】、 人总归和佛境界不同,不是所有予人的东西,都能换得快乐。如果对 方缺乏快乐的回应,这种赠与常常成为一相情愿的悲伤,这种情况大多出 现在感情上,为别人付出了很多,对方却无视这种礼物。这枝玫瑰,即便 送了出去,也未必能留有余香。情感需要共享,快乐需要交流。爱的付 出,就像送花一样,抱着给人快乐的动机,这份情义的付出就不会让人觉 得有负担。
【176】、 生活在一寸纷扰的土地,忙碌着自己情愿或是不愿的世事,禅意便是世人躲避纷扰的最好的世界。无言地深入超脱红尘的精神世界,忘却烦事,让心放空,得到片刻的休憩与安逸,安悟静好。不为追究何因何果,只愿在一处安稳的俗世,静修自我。沧桑兴亡,淡却;黎民百姓,心怀;菩提明镜,默守;蒲团莲台,安坐。抛却繁华万千,独一盏青灯,一座古佛,一处山林深处的古刹。
【177】、 佛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六祖惠能禅师 曾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只要从内心自 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作 为一个人,若不知反躬内省,从心而求,而只好高骛远,祈求身外名利, 就算用尽心机,也是两头落空。佛说嗔、贪、痴都是祸,只有放下这一切 才是福。
【178】、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可见这句佛语的深刻含义。有些人,有些事,不能强求,也强求不来,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任其顺其自然。给一个祝福,保持一个豁达的心态,不让自己心太累。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人生只有回不去的路,放宽心态顺其自然,不去计较生活中得与失,才是真的开心。心态好一切都好!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努力生活,快乐活着!
【179】、 《正法集经》云:世尊,菩萨不需要学众多法:世尊,菩萨若能善持、善达一法,彼已掌握一切佛法。云何一法?即此大悲心也。谁的心中具备大悲心,谁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一供养诸佛菩萨最好的香不是物质之香,而是精神之香。烧吝悭,供布施之香;烧贪欲,供净戒之香;烧嗔恚,供忍辱之香;烧懈怠,供精进之香;烧散乱,供禅定之香;烧愚昧,供智慧之香。
【180】、 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若二三其心,精力分散,做任何 事都不会圆满,不会成功。不要将专注理解为执著,专注是制心一处实现 目标,你能在专注中得到快乐;执著是抓着一样东西不放手,即使你已经 感到痛苦,你也不肯放手。制心一处,让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 就会迸发出明亮的火花。你的人生会变成你希望的样子,只要你的心意足 够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