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人生_人生感悟
【191】、 心中装满各种纷杂的思想,自然无法闻到近在鼻端的花香,只有身处安宁的境界中,一切才可寻。安宁是心灵的平静,能够让人在嘈杂浮华中找到自己的心灵空间。安宁并不是一种懒散、没有生气的状态,而是一种清澈空灵的心灵之境。一旦我们懂得放慢脚步,为自己寻找一方安宁心空,就可以在遭遇困难时仍拥有幸福的感觉,也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欣赏到生活中的美好。
【192】、 红尘俗世间,有的人无法忍受别人比自己强,总是嫉妒别人;有的人 对别人的说法、看法太在意,因此心生怨恨,动辄火冒三丈;还有的人为 了获得钱财蝇营狗苟,机关算尽佛说:放下才能解脱。困扰我们的 不是当下的生活,而是我们的心灵。消除掉心中的所有杂念,用一颗平常 心面对世间的纷纷扰扰,才能达到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才能体悟到真正 的快乐。
【193】、 在所有的罪恶中,最易犯、最常犯而且害人最惨的就是口业。所以, 多说话不如少说话,少说话不如实修。说话前你是话的主人,说话后你是 话的仆人。话未出口由你控制,话已出口不由你控制。每句话都是一个因 地,因地已种下种子,就等着接受果报了。好话有好报,恶话有恶报。所 以做话的主人时要明了,好好掌控,做话的仆人时,更应明了,因为这时 自己已经处于被动。
【194】、 【禅语感悟】 佛说:信佛应避贪、嗔、痴,目的就是不要被欲望和尘世中的事情 迷失自己。心净而目清,目清而事明。欲从心生,祸从欲起。所以福祸 皆由心而生,轮回是因果的体现。佛引人向善,因为这样确实可以改变人 的心性,心性平和了自然可以避祸得福。所以福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学佛 就是要我们学会看自己,福由心生,幸福与否,就取决于自己如何去面对 自己。
【195】、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犹如逆水行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 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 不是剥夺了为理想、目标奋斗的权利和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事物具 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 获。因为,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 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
【196】、 所以,学佛之人要乐于迎接人生中的每一个逆境,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之道。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在实现自我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会遇 到各种逆境,我们要能够千里云海漫漫路,虔心不移志如磐。很多人 刚开始满怀信心地踏上人生大道,但是只要一遇逆境就很自然地向后转, 情况好点的就留在原地踏步,只有极少数的人能突破瓶颈过关斩将,他们 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197】、 时光若水,总是无言,无言即是大美。日子如莲,平凡即是至雅。人生如禅,无论是在车水马龙的闹市,还是身处幽雅寂静的山林,于我们来说都是一场慈悲的修行。克制欲望,心无杂念,摒除纷扰,不是悲观,也不是逃避,只为了一种简单的活法。随缘即安,随遇而安,方可快乐。清水洗心,心如明镜,静心坐禅,相信明天定会如约而至。季节的眼眸里,春花依旧那样美,秋月还是那么圆。
【198】、 【佛说随缘寻找精神家园】存在即合理,世态人情像春暖花开一样自然,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尽人事听天命,感谢我所拥有的,感谢我所没有的,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忌妒别人,不如为别人的好运鼓掌,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宽自解,人生本来与痛苦相伴,最可靠的处世之道是忍耐,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通通放下,死亡不可避免,与其恐惧,不如正视。
【199】、 福祸本来没有偏爱谁,而全部都是个人自己找的。在生活中人们之所 以承受了难忍的痛苦和烦恼,都是因为前世的罪孽,因为做了不利于社会 和自己的事情,以致于因果报应到我们身心;人们之所以在不断地犯错 误,是因为人们最多只是有一些聪明却没有真正的大智慧。如果有了智 慧,能够顺应人生和社会,能够看到身心之痛的根源所在,也就释然了, 当然也就不会处处为恶了。
【200】、 问:古今社会有上流人物反比平凡人更不信佛法,按因果说:有福享,皆是前世修,因何现在有的人连入寺庙拜佛看经典都不愿意;是否夙生修福不修慧,致今生与佛无缘否?答:今之显达,不愿践履寺庙,亲近三宝,情形甚为复杂,居士所云修福不修慧,夙生之因是也。尚有现在之环境习俗,影响力亦甚巨大。再吾教之种种之不景象,不能引入之好感,吾徒亦应自咎。一李炳南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