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人生_人生感悟
【181】、 每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就是一座宝藏,之所以没有被人发现,是因 为埋藏得太久、太深。每个人都应该坚信,自己就是一颗钻石,之所以没 有被世人认可、发光,是因为没有遇到鉴赏宝石的良师。每个人都应该自 信,自己就是一匹千里马,到今天还没有被伯乐发现,是因为伯乐太少、 太忙。每个人都应该要突破自己,去为个人的成功努力,努力一定会见证 自己的成长。
【182】、 很幸运,我们每一位众生都平等地拥有追求究竟快乐的权力,也都平等地具有达到究竟快乐的潜能。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将眼前的快乐当做究竟快乐来看待,而失去了获得究竟快乐的机会。究竟的快乐不在外境,而在内心。内心的祥与、安宁、喜悦、慈悲与智慧,皆是由内往外释放的,而不是靠外境求来。对现象进行分别与执著,那么现象就会成为我们遭受痛苦与烦恼的因素了。
【183】、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于是我们在生活中苦苦的挣扎,眼睁睁地看着幸福渐行渐远,无力之时,禅飘然而来,借给我们一双慧眼,帮助我们找找被生活遮掩的幸福。原来,幸福是一种感觉,存在我们内心深处,幸福给我们温暖,给我们鼓励;幸福是一种表情,无论何时都能保持微笑的弧度;幸福是一种心境,即使深陷困境仍然心如止水;幸福是一种追求,成就了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美满。
【184】、 天助自助者,完全依赖别人的恩赐是不可能的,我们解决问题首先想 到的应该是自助。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困难,但我们首先想 到的应该是我如何去做才能解决它。我们就要敢于试一试,拼一拼,将自 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战胜困难,最终解决问题。如果我们遇到 困难时,一门心思地烧香拜佛,企求得到别人的帮助,那样你将会永远陷 在困难之中。
【185】、 禅师简朴的一个善举作用了小偷的魂灵,让他以后走上光亮的阶梯。从禅师的身上,我们感觉到一种心胸恢宏的饶恕之美。宽容不只是作育亲信与美德的沃土,照旧一把使人向善的金钥匙,能唤回迷失的亲信,警觉甜睡的爱心。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哪怕是坚固的石头,都能为其所动,它浮现的不只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睿智,一种开阔,一种处世之道,是对糊口所持的一种人生立场。
【186】、 《中阿含经》中说:断两舌,行不两舌,不破坏他,不闻此语彼欲破 坏此,不闻彼语此欲破坏彼,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 党,不称群党,彼于两舌净除其心若有所说,清和柔润,顺耳人心, 可喜可爱,使他安乐,言声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说。这是说应该 断绝两舌的行为,不参与挑拨离间,不说能够引起是非的话,要说就说有 益于别人的话语。
【187】、 身处红尘外,心居水云间,这是无数文人墨客渴望的超然物外,浑然忘我的最高境界。人心浮躁,现实社会中很多人无法拒绝内心的欲望,身陷尘世间的喧嚣中,不能禅意地幽居于一方山水田园,让孤独的灵魂无处安放。然而,细细品读世人内心世界的独白,仿佛都存在着一幅静静打开的山水田园画卷,而那种素美,清幽,淡雅,柔情,一直弥漫在眉目间,浸入心田,飘逸着淡淡地幽香。
【188】、 佛日:不放弃,就会有希望;不放弃,就能面对追求过程中更多的 磨难;不放弃,就能看见在风中游舞的春光;不放弃,人生就能知足常 乐;不放弃,就能更好地把握住每一天。一旦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就要 咬紧牙关,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对于社会偏见 和风言风语不要理会,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因为,只有吃得苦中 苦,方可成为人上人。
【189】、 世尊在修行时,有天看到居所地面不干净,就拿起一把扫帚扫地。舍利子、大目犍连、大迦叶、阿难陀等弟子听说世尊自己扫地,急忙赶过来帮忙。于是,世尊和弟子们一起把地打扫干净,然后去食堂吃饭。大家在食堂中坐好,世尊开示说,扫地可以获得五种最胜利益:第一,使自心得清净;第二,使他人得清净心;第三,令诸天欢喜;第四,种下正业之因;第五,此生结束后生往天上。
【190】、 透镜法则告诉我们,成功有三个前提条件:首先,你要为自己确立一 个目标,你要确定你会为这个目标坚持到底,所以这个目标对你来说必须 是崇高的和有意义的;其次,集中你所有的精力、时间、信息、物质到这 个目标上,并且你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最后,必须具备有效的 方法(透镜)。具备了这三个条件,就一定会成功!正如佛祖所言:制心 一处,无事不办。
